试题详情
- 简答题女性写作的这三次高潮都有些什么特点?都有些什么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
女性写作的三次高潮分别出现在20世纪初的"五四"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和20世纪末的90年代,不同的时代也就决定着不同高潮的基本特点。
第一次高潮的主要特点是"人的觉醒"。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主要有冰心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庄鸿的姊姊》等小说,以及《繁星》和《春水》两部诗集和《往事》、《寄小读者》等散文;陈衡哲的《一日》;庐隐的《海滨故人》、《曼丽》;冯沅君(淦女士)的《卷葹》、《春痕》;凌叔华的《花之寺》、《绣枕》;谢冰莹《空谷幽兰》、《一个女兵的自传》、《女兵十年》等。
第二次高潮的主要特点是"女性意识的觉醒"。最有代表的作家作品有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张辛欣的《在同一地平线上》、《疯狂的君子兰》、《我在那儿错过你》;铁凝的《麦秸垛》、《玫瑰门》;王安忆的"三恋"、《岗上的世纪》、《弟兄们》、《米尼》、《我爱比尔》、《长恨歌》;戴厚英的《人啊,人》、《诗人之死》;谌容的《人到中年》、《人到老年》;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张抗抗的《夏》、《北极光》、《情爱画廊》;叶文玲的《心香》;乔雪竹的(电影文学剧本)《十六号病房》、《北国红豆》、《山林中的头一个女人》;残雪的《山上的小屋》、《种在走廊上的苹果树》、《阿梅在一个太阳天里的愁思》、《美丽南方之夏日》;池莉的《烦恼人生》、《来来往往》、《小姐你早》;方方的《黑洞》、《风景》、《祖父在父亲心中》;舒婷的《致橡树》、《四月的黄昏》;迟子建的《左面是篱笆,右面是玫瑰》;蒋子丹的《黑颜色》等。
第三次高潮的主要特点是"个人化写作"。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有林白的《同心爱者不能分手》、《子弹穿过苹果》、《一个人的战争》;陈染的《与往事干杯》、《私人生活》;徐小斌的《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迷幻花园》、《双鱼星座》;徐坤的《先锋》、《游行》、《行者妩媚》;海男的《我的情人们》、《疯狂的石榴树》;张欣的《绝非偶然》、《真纯依旧》;须兰的《红檀板》、《纪念乐师良宵》、《思凡》,以及翟永明的组诗《女人》、卫慧的《上海宝贝》等。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最先在文学史中为朦胧诗开设"专章"的文学
- 在赵树理研究中,对赵树理作品的再认识有着
- 王朔作品的大众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
- 为什么九叶诗派主张"诗歌戏剧化"Q
- 围绕着朦胧诗的论争,从1980年开始掀起
- 余华小说从先锋到世俗的变化,对于先锋小说
- 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小说结构
- 一个团长一枪打死了为他女人接生的产科医生
- 以王琦瑶和白流苏为例,说明作家对现代都市
- 简述晚清文学思潮,并论评其与“五四”时期
- 如何理解"文学读物"兴盛的社会文化背景?
- 简述京剧现代戏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
- 1947年,代表晋鲁豫边区文联提出"赵树
- 和王朔年龄相仿的余华、苏童、格非、马原等
- 为什么说"关于朦胧诗的论争是当代文学史上
- 1959年,《文艺报》组织的"文艺作品如
- 后朦胧诗人与朦胧诗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 汪曾祺开启了“寻根文学”风气之先,更新了
- 王安忆小说在张爱玲小说的基本上既有继承也
- 《"锻炼锻炼"》中描写的落后农民的形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