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病例摘要】患者,男,40岁。患者2天前劳累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呕吐非喷射状,伴胸闷腹胀,神疲畏寒,并出现全身皮肤及双眼黄染,小便呈浓茶色,无腹痛、腹泻,无陶土便及黑便。查体:T37.2℃,P85次/分,R20次/分,BP130/85mmHg。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舌苔厚腻微黄,脉濡数。辅助检查:WBC5.5×109/L,N0.55,L0.44,RBC5.5×1012/L,Hb167g/L,ALT587U/L。【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黄疸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相鉴别。
  •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巩膜及皮肤黄染2天。
    (2)右上腹轻压痛。
    (3)WBC5.5×109/L,N0.55,L0.44,RBC5.5×1012/L,Hb167g/L,ALT587U/L。
    二、西医鉴别诊断
    黄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轻度的食欲不振,无皮肤瘙痒,黄疸轻度短暂,颈淋巴结常肿大,白细胞总数往往增多,有大量异型淋巴细胞;而本病食欲不振显著,可有皮肤瘙痒,黄疸较显著,少见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可有少数异型淋巴细胞,二者不难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患者湿热内蕴导致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故全身皮肤及双眼黄染;湿热下注膀胱则小便呈浓茶色;湿热阻滞中焦,脾失升清,胃失和降,则神疲恶心、呕吐;舌苔厚腻微黄、脉濡数均为湿重于热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暑湿当令,湿热由表入里,内蕴中焦,湿郁热蒸,不得泄越。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急性病毒性肝炎。
    2.中医疾病诊断黄疸。
    3.中医辨证诊断湿重于热。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清热利湿,化浊运脾。
    2.所选方剂名称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藿香12g、白豆蔻12g、陈皮12g、苍术15g、厚朴15g、半夏12g、茵陈蒿15g、车前子15g、茯苓12g、薏仁20g、黄芩12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隔离、注意饮食卫生。
    2.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给予多种维生素,严禁饮酒。
    3.抗病毒治疗可用干扰素等。
    4.护肝药物可用水飞蓟素。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