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怎样理解和贯彻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
  • 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从语文和事物的关系来看,语言文字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学生通过学习语文,既能锻炼语文基本功,又能加深对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认识。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两者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联系,相互促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把语言文字和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在头脑里统一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正确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受到启发和教育。在贯彻这一原则时,应该力求做到:
    (1)语文教学要加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语言文字,必须把语言文字和它反映的客观事物结合起来,才能在学生的脑子里得到正确的认识。老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理解语言文字的具体条件。例如,在识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手段,让学生建立起汉字与其所代表的具体事物的联系,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字义。同样,在阅读和作文中,更要加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这方面的联系越充分,学习语文的效果越好。
    (2)在认识事物的训练中要密切联系语言文字。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认识事物,一定要紧密联系语言文字。学生学习一篇篇课文,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是从语言文字中获取知识、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同样,学生要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也离不开语言文字。要通过听和读不断吸收,逐渐积累,才能驾驭语言文字,通过说和写表达出来。只注意认识事物,不注意培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不是语文课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是怎样描述客观事物、说明道理的,才能更好地学到使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的本领。
    总之,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既不能忽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片面地要求学生背诵一些读写知识,也不能只重视认识事物,而放松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既要看到理解、运用语言文字对认识事物的作用,又要看到认识事物对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促进作用。努力做到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去认识事物,在认识事物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这样,才能切实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