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使用抗凝血药物时如何监测血凝状态?
- 使用抗凝血药物如肝素时,为达到抗凝血目的,又防止并发出血的危险,故必须在用药前及过程中定期测定反映血凝状态的指标,以便及时调整适当剂量,如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正常值24s~25s,或激活的全血凝固时间(ACT),正常值80s~120s,或凝血时间(CT),李与怀法正常值6min~12min。为防止血栓形成,PTT或ACT以延长至用药前对照值的1.5~2.0倍为宜,如给药前PTT为30秒,则用药后应延长至45s~60s。通常PTT值小于治疗前的1.5倍,血栓再形成或延展的危险性增加;若大于2.5倍则出血的机率增加。CT须要延长2倍~3倍,即15min~20min。肝素钠皮下注射2小时内PTT值延长需达到1.5倍,4小时延长达峰值,药效作用可持续8小时,按峰值调整单次剂量,依8小时的值调整给药间隔时间。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冠状动脉闭塞与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关系如何
- 简述冠心病患者长期用β-受体阻滞剂后的停
- 简述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病理改变。
- 简述动态心电图(Holter)的临床意义
- 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在支架内再狭窄诊断中的
- 克山病临床分几型?如何诊断克山病?
- 简述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判断?
- 简述ST原发性及继发性改变的机理?
- 倾斜实验的禁忌症是什么?
- 简评测定左心功能的常用指标。
- 简述常见的(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
- 简述低血钾的心电图表现:
- 冷加压试验的机制和方法如何?
- 降低血脂有那些好处?
- 简述放射性核素检查心肌缺血的意义。
- 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的降压机理、主要
- 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分哪几类?
- 心脏性猝死的定义及临床危险因素是什么?
- 简述PTCA术中冠脉穿孔的分类
- 简述镜像右位心的心电图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