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一天午后,一群小小孩子在田间的小路上追逐着一只蜻蜓。突然,蜻蜓猛地撞在树干上摔了下来。翠贞扑上去捉住了它,几个孩子抢着要,闹成一团。陶行知恰好从村里走出来,见他们的捉蜻蜓玩,便停下脚步,慈爱地抚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吃露水”。另一个男孩说。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蜻蜓吃虫子,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蜓的圆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陶先生又问:“蜻蜓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尾巴是指方向的。”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将蜻蜓的头部对着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有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孩子们入神地听着,一个小男孩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抚了一下蜻蜓的尾巴。陶先生说:“孩子们,我们观察生物,切不可将它捉来弄死。一只蜻蜓一年可以为人类消灭成千上万只蚊子。你们看,它在大自然中飞来飞去,多么自在,多么活泼!” 请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分析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行为。
- (1)陶行知先生教育了学生要关爱自然,关爱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与物种。当今社会,环境污染极为严重,物种灭绝正在加速进行,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一定会受到惩罚。自然提供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们应该感谢自然、关爱自然、呵护自然,否则,当自然报复人类时,我们将何以堪?陶行知先生从点滴小事做起,理论联系实际,与学生共同感受自然界物种的可爱、神奇与美妙,在这种熏陶中,逐步培养学生她热爱大自然的精神,并学会珍爱生命,关爱他人。
(2)陶行知先生没有把知识局限于教材、课本,而是在实际生活中随时随地选材教育学生,尊重了学生的天性,尊重了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尊重了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循序渐进地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与思维。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最终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具有优秀的个性品质与完全性格的人。
(3)陶行知先生看到学生追逐蜻蜓,便与学生一起玩耍,一起观察蜻蜓,讨论蜻蜓的习性与尾巴的用处,在平常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教育学生。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平等和谐的教育理念,更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念。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
- 张某性格外向,总是喜欢一如既往地帮助别人
-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对整个教师体系中的一
- 奥苏伯尔提出的三个主要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
- 右脑的优势能有()
- 成员之间在课堂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构成了(
- 教育是一种()
- 德育应坚持疏导为主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 学生管理目标是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的集中反
- 神经性厌食可采用行为疗法、()疗法矫正,
- 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 “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
- 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错误的做
- 幻想是()的一种特殊形式。
- ( )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形式。
- 王某担任某县重点中学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
- 能否遵循人的______是教育工作能否达
-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以美国“六三三”学制为蓝本确立的()一直
- 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