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评述《壬子癸丑学制》的内容、性质和特点。
- 壬子癸丑学制主系列划分为三段四级。初等教育段分初等小学校和高等小学校两级共7年,不分设男校女校。其中初等小学校4年,为义务教育,法定入学年龄为6周岁;高等小学校3年。中等教育段设中学校4年,不分级,但专为女子设立女子中学校。高等教育段不分级,设立大学。大学实际分为预科、本科、大学院三个层次。从进入实等小学校到大学本科毕业,学制总年限为17-18年。小学前的蒙养园和大学本科后的大学院均不计入学制年限。在主系列之外还有师范类、实业教育类。另外还特设或附设有补习科、专修科、讲习所之类的旁支。壬子癸丑学制仍保持以小学-大学教育为骨干,兼重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的整体结构。总的看来,这是民国的第一个学制,也是民国初期的中心学制,较全面地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要求。与癸卯学制相比,其明显的特点是:第一,缩短了学制年限。主要表现在初、中等教育段,初等小学校、高等小学校、中学校各比癸卯学制减少了1年,有利于普通教育的普及和平民化发展。学制总年限缩短了3年。第二,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虽未特别强调女子教育,但也没有排斥女子教育的条文;不分男女儿童,都应接受义务教育,初等教育阶段可以男女同校;设立专门的女子中学、女子师范学校、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突破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限制,体现了资本主义文化的男女平等观念。第三,取消对毕业生奖励科举出身,废止名位思想和复古气息。第四,规定一学年度为三个学期。另外,壬子癸丑学制不采纳清末中学的文、实分科的做法,取消高等学堂,只设大学预科,这都是较大的改革。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商代的()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
- 原始教育的最本质特点是()。
- 在明朝众多书院中,名声大、影响广者,莫过
- 明朝历事制度的具体措施。
- 试论科举制度的历史影响。
- 苏区教育人民委员部的部长是徐特立。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
- 梁启超提出的“()”,即普遍提高民众素质
- 1880年,李鸿章奏设的()成为近代最早
- 原始时期的教育,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
- 简述秦代的文教政策。
- 1877年5月,第一次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大
- 简述“战时须作平时看”教育方针。
- 清末所颁布的教育宗旨中,不包括()。
- 1940年,()发表《新民主主义论》,创
- 清朝的教育内容是以()为中心的封建道德训
- 谁第一次用道德来区分君子与小人?()
- “不拘一格降人才”是()提出来的。
- 解放战争时期的教育方针政策主要有()。
- 1818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在()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