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叙述态度的概念和成分并说明态度对行为有什么样的影响?
-
态度是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这种评述可以是赞同的,也可以是反对的,它反映了一个人对于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把态度看成是由三部分组成,即认知、情感和行为,这有助于我们理解态度的复杂性,以及态度与行为之间的潜在联系。这三部分密切相关,特别是,认知和情感在很多方面是不可分离的。
1、认知:指人对事物的看法、评价以及带评价意义的叙述。包括个人对某一对象的理解、认识以及肯定与否定的评价。
2、情感:即人对事物的好恶,带有感情色彩和情绪特征。情感是态度中的情绪或感受部分,情感能够导致行为结果。
3、行为:指个体以某种方式对某人或某事做出行动的意向。
早期研究认为,态度作为原因影响到行为,也就是说,人们所持有的态度决定了他们所做的事。后来研究者得出结论,态度与行为之间并无相关关系,即使有,也是很弱的关系。近期的研究表明,如果考虑一些调节变量,态度可以有力地预测未来的行为,并且可以证实早期的结论。
调节变量是态度的重要性,态度的具体性,态度的可提取性,是否存在社会压力以及个体对于这种态度是否具有直接经验。重要的态度是那些基本的价值观、自我利益的反应,或是反应了一个人对于自己看中的个体或群体的认同。那些被个体认为很重要的态度,倾向于与行为表现出高度的相关性。态度和行为越是具体,他们之间的联系就越有利。很容易回忆起来的行为比那些不容易从记忆中提取出出来的态度更可能预测行为。当社会压力在某种方式上拥有绝对权力时,态度与行为之间更可能出现差异。最后,如果个体对于态度所针对的事件有着直接经验,则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很可能更强烈。
自我知觉理论,即在事实发生之后能够使已经发生的活动讲得通的一种态度。与认知失调理论正好相反,他们认为态度是一种很随意的言语陈述,自我知觉理论指出,人们倾向于找出一种听起来合理的答案。自我知觉理论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尽管传统的态度——行为关系总体来说正相关,但行为态度之间的关系更为有力。当你对某一事件缺乏经验,或过去对它考虑较少时,你会倾向于从你的行为中推断自己的态度。但是,当你的态度早已在脑中形成,并且界定的十分清晰时,那么这些态度很可能会指导你的行为。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非正式沟通网络类型的是
- 在事业生涯的横向变动中,横向的部门是与个
- 简述组织社会化的三阶段模型。
- 委员会按职权分,有()种类型。
- 下列属于A型文化的特点的是()
- 团队使用的策略是什么?
-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重要特征包括:()、公平
- 卢因的群体动力论公式表示为()
- 如何理解“生态政府”的含义?
- 凝聚力高的群体要比凝聚力低的群体生产率高
- 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
- 搬运工也需要理解 如果你沿着新
- 一个人常有变动不定的敌意,属于哪种类型的
- 小道消息的目标有()。
- 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著名研究组织中人
- 能为下属制定出明确的工作标准,并将规章制
- 管理者如何在他的部门中激发冲突?
- 个体如何采取措施促使态度与行为重新回到一
- 人格的定义是什么?
- 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有()、()、矩阵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