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联系实际,论述如何运用间接的言语方式影响儿童的游戏。
  • 间接的言语方式重在启发、诱导、暗示儿童去如何做,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主要包括建议、描述、询问、提问、重述、评论等具体策略。无论运用什么具体策略,教师要意识到,与儿童说话交谈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发展儿童的语言,同时教师的语言还具有鼓励、肯定、启发、引导等作用。
    (1)建议:教师通过言语试探地或协商性地要求或暗示儿童去做什么和如何做,重在对学前儿童游戏行为的引导。如:“你们想玩过节的游戏吗?”“小明,小牛的角是在头上的,你该向上戴呀!”“娃娃家的娃娃是不是饿了?做饭了吗?”等等。建议可以帮助儿童确立游戏的主题,明确自己的角色,扩展游戏的内容,开拓儿童的思路等。
    (2)评论:教师通过言语,自己或与儿童共同评论游戏中的儿童及行为,表扬和肯定正确的,也可以指出不足或提出建议。这也是影响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方法。评论以鼓励、表扬为主,要调动起儿童游戏的积极性。在班级集体中,教师可对正在游戏若的儿童游戏进行个别式的评论,也可在游戏结束时进行总结性地评论。如:“这个房子是你建的吗?真漂亮。”“今天亮亮扮演的国王趾高气扬,演得非常好!”等得。评论不能面面俱到,宜点到为止,也不能变成教师的上课。
    (3)描述:教师用言语描述儿童的行为,使儿童对自己的行为以及行为的意义有更明确的意识,同时,教师的语言也为儿童描述自己的行为提供了“范例”。这种描述,还可以传递教师对于儿童活动的关注与理解,起到“肯定”与“鼓励”的作用。实例:一个幼儿在用纸盒子做“书包”。他先用蓝纸把盒子整个包起来,然后再对它进行装饰。他从图片上剪了一只卡通狗,把它贴到盒子上去,但是贴的位置偏向了左边。他把卡通狗小心翼翼地揭了下来,对准中间位置,粘好。教师一直在关注着这个男孩的行动。这时,她走过去,说:“哦,你发现歪了,偏在了左边,所以你又揭了下来,重新贴,把卡通狗放在正中间,这样左右两边就对称了,更好看了。对吧?”
    (4)询问:是指教师鼓励婴幼儿用言语描述自己的行为或所发生的事情。例如:“你能给教师讲讲你画的是什么吗?”“你在做什么?”“怎么回事?”“发生了什么事?”等等。询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儿童的想法,同时也鼓励儿童用言语整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做法。
    (5)重述:是指教师在与学前儿童的交谈中,采用有变化的句子结构,重述儿童刚才所讲的话,为儿童提供正确的句子结构,或不同的句型,使儿童了解到可以用不同的“话”说同一件事。重述具有纠正、示范的作用,但又不会伤害儿童说话的积极性。例如:一男该在“娃娃家”玩。老师走过去问他:“你在做什么呢?”男孩回答说:“我煮它吃过去了。”老师重述:“哦,你把饭煮好了,还喂娃娃吃过了。”
    (6)提问:是指教师采用问题的形式,鼓励和引导儿童探索、思考与表达。所提问题以开放性问题为宜,尽量少提儿童只需简单回答的问题。例如:“你怎样变出了这么好看的橙红色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里有多少块积木呢?”“为什么红车比蓝车跑得快呢?”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