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宋代官报系统革新的情况。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报纸的国家之一,但主要是朝廷控制的官报和邸报。
在宋代,由于官报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首次出现了另一种形态的报纸——小报,可以称之为中国早期的民营报纸。
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这些改革使得唐代时隶属朝廷的新闻媒介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中央政府不再将发布新闻的职责交由地方行政机构,而是直接垄断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奏院,即“凡朝廷已行之命令,已定之差除,皆以达于四方”。换句话说,在宋代时,已经出现了一个类似于今天的通讯社一样的机构,但这个通讯社只能有一个,而且隶属国家。
宋代的官方新闻发布机构是都进奏院,实际上是把唐代的所有进奏院合并到一起,后来直接称作进奏院。进奏院负责的发布官方文书,而在进奏院任职的地方官员负责挑选并摘抄与自己所负责地方有关的内容,然后将其交给地方官员或是中央相关机构。他们摘抄的内容只是朝政信息、皇帝谕旨和大臣奏章,宋代不许自行采写的消息。这种抄录并公开发布的官方文书,被成为邸报。
在如此严格的规定下,新闻审核制度自然而然地诞生了。北宋真宗时,皇帝下诏要求进奏院将准备发布的文书每五天向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报备,由枢密院审查批准才能发布。到了南宋,我国做早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制度”诞生。在南宋,邸报的编定由最高国务机关门下后省负责,门下后省官员官员“判报”后出“定本”(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样报)后才能发布。知道宋神宗王安石变法后,定本制度才被取消。由中央政府直接编辑和发行是宋代官报的最大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末年临安已经出现以卖邸报报为生的人,南宋的临安更有卖邸报的店铺。邸报成了面向社会广大受众的商品,可见人们对新闻的需求日益增长。虽然邸报允许公开发售,但卖报的人或是店铺都是由官方认可指定的,甚至还要特派地基官员为报纸担保,一旦报纸内容出现问题,这些担保人立刻受到惩罚。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宋代如此高压严苛的传播制度下,广大人民的新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时候,非法的报纸便出现了。
这些非法的报纸被称为“小报”,“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朝廷屡禁不止,衍生至日后的各朝代。
在北宋仁宗时期,发生了“诸路进奏官报状之外别录单状”。这读起来十分拗口的事件是说,在北宋开始有一些负责抄录新闻的官员,将一些“不让往外播”的新闻抄录下来并另行传播。到了南宋宋神宗时期,“小报”已经发展到“印卖都市”的程度了,这说明我国在11世纪已经有了印刷新闻。小报的内容是朝廷上还没有定论的事、朝廷百官言论、街市传闻,甚至有些编者的杜撰捏造。
小报还有一批“记者”,这些人“以探报此等事为生”。南宋末年,赵升的《朝野类要》有记载:“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私衷小报、率有泄漏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意思是,在中央负责摘抄邸报的人都心向“小报”,这些人是“小报”的记者,探访朝廷秘闻。这是我国有史以来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怎样评价新闻工作“学苏联”?
- 瞿秋白对我国新闻事业作出哪些贡献?
- 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有哪些特点?
-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迅速在上海等地办报有
-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新闻界有何变化?《申报
- 简述19世纪我国中文宗教报刊的发展。
- 反“客里空”是怎么回事?
- 标榜“第三条道路”的报刊是在什么背景下出
- 中共地下报刊在国统区的出版情况如何?有何
- 五四时期我国新闻事业的重大改革表现在哪些
- 中共中央是怎样正确处理新解放城市中旧新闻
- 民国初期新闻业务有何变化?出现了哪些著名
- 简述“新记”《大公报》的“四不”方针。
- “苏报案”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如何?
- 《新青年》是怎样创办的?它对新文化运动有
- 史量才之死说明了什么?
- 邹韬奋的服务精神和办报经验对今天的新闻工
- 小报产生的情况及其特点如何?
- 简述宋代官报系统革新的情况。
- 简述《新华日报》创办的经过、坚持斗争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