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患者女性,69岁,体重59kg,血液透析治疗2周,本次方案为:HD模式,碳酸氢盐透析液,电导度13.9,透析器膜面积1.4m2,时间4小时,脱水2kg,血管通路为股静脉临时导管,导管留置时间为2周,管口发红,脓性分泌物。血流量250ml/min,低分子肝素首剂3000u,测血压132/85mmhg,脉搏89次/分。患者在透析45min时出现畏寒,寒战,测体温为38.5℃ 对于该患者的症状如何处理?
- 拔除股静脉置管,并对其尖端进行细菌学培养。重新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根据医嘱用药。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患者叶某,男,58岁,有2型糖尿病
- 血液净化护理规范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下机后压迫的时间为()
- 患者,男,73岁,诊断为尿毒症,规律透析
- 标准预防包括()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可以预防失衡
- 中心静脉导管分两个腔,远端腔为(),近端
- 血液净化室物品表面细菌数应()。
- 导致透析患者感染的途径有哪些?
- 血液透析理想的抗凝剂应具备相应特点,以下
- 透析时如发生(),在透析结束时应机器立即
- 尿毒症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原因有哪些?
- 常用透析液钠离子浓度为()mmol/L&
- 透析用水的化学污染物至少()检测一次。&
- 患者,男性,36岁,体重70kg,
- 透析治疗室、候诊室应为()区。
- 乙型病毒性肝炎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 血液滤过清除溶质有效性取决于()
- 透析用水的化学污染物情况至少测定1次。(
- 可以在内瘘处采血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