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多项选择题《疑狱集》载:"张举,吴人也。为句章令。有妻杀夫,因放火烧舍,乃诈称火烧夫死。夫家疑之,诣官诉妻,妻拒而不认。举乃取猪二口,一杀之,一活之,乃积薪烧之,察杀者口中无灰,活者口中有灰。因验夫口中,果无灰,以此鞫之,妻乃伏罪。"下列关于这一事例的哪些表述是不成立的?()
A、作为县令的张举重视证据,一般用猪来作为证据
B、张举之所以采取积薪烧猪的方法来查验证据,乃因当时的法律没有规定刑讯的程序
C、该案杀人者未受刑而伏罪,因其符合当时法律规定禁止使用刑讯的一般条件
D、张举在这个案件中对事实的判断体现了当时法律所规定的"据状断之"的要求
- A,B,C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行罚,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
- 《晋律》成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唯一推行全
- 官刑要是商朝最著名的行政法律,它的主要内
- 下列关于《中华民国宪法》(1947)的说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引进了一系列西方近代诉
- 汉律规定,非嫡系正宗而继承爵位者,构成(
- 简述抗日民主政权土地立法的内容和意义。
- 汉代诉讼审判不适用下列哪些原则?()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时候,袁世凯已
- 试述《大清新刑律》的特点。
- 五刑
- 宋代为加强对地方的司法监督,在各路设置的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政
- 简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的基本内容
- 关于《宋刑统》,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录囚”出现于哪个朝代:()。
- 太平天国的刑罚简单而残酷,包括()。
- 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三司会审
- 试析《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