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肝豆状核变性的发病机制和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 肝豆状核变性的发病机制:肝脏合成铜蓝蛋白缺陷导致铜代谢障碍。肝豆状核变性的主要临床表现:神经系统锥体外系症状、肝脏受损、角膜色素环、其他多系统损伤。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1岁半小孩,矮小,肝大达肋缘下5cm,质
- 典型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理是()
- 造成苯丙酮尿症患儿体内苯丙氨酸积聚的原因
- 治疗苯丙酮尿症时,低苯丙氨酸饮食的具体方
- 新生儿筛查苯丙酮尿症是检查()
- 女孩,5岁,门诊诊断为21-三体综合征,
- 目前国内确诊黏多糖病的依据是()
- 苯丙酮尿症患儿初现症状通常在()
- 糖原累积病Ⅰ型是由于缺乏哪种酶所引起()
- 患儿,4岁,智力低下,说话不清,舌大,有
- 黏多糖病的分型依据为()
- 12岁女孩身高118cm,小学4年级,学
- 关于戈谢病的治疗哪项是错误的()
- 肝糖原累积症保持血糖正常的最合理方法是(
- 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征为()
- 关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的新生儿筛查,哪
- 戈谢病最常见的类型可无神经系统受累症状是
- Turner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不包括()
- 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是由于哪种物质的代谢障碍
- 苯丙酮尿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不应以药物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