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案例: 某教师在《中国少数民间舞蹈》教学导入环节播放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选段并介绍了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发展史(10分钟),教学过程中讲解了蒙古族舞蹈、藏族舞蹈、朝鲜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的表演形式特点及代表舞蹈家和舞蹈服饰(17分钟)。教授后半部分,讲授少数民族舞蹈服饰搭配造型等基本要素和步骤(18分钟)。最后带领学生欣赏维吾尔族舞蹈《摘葡萄》(10分钟)。 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教学案例片段进行分析,并简述你的观点。
- 该教师在导入环节带领学生观看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选段并介绍了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发展史,即进入授课环节,这样的导入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并能够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介绍舞蹈相关知识,未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该老师将教学重点完全放在了舞蹈的相关知识如表演形式特点、代表艺术家、民族舞蹈服饰、化妆的基本要素和步骤等的讲授上,将音乐与舞蹈割裂开来,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该教师并没有启发学生去进行思考或参与,而是以灌输的方式将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不利于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进人积极思考的状态。最后,该老师没有遵循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的原则。该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了维吾尔族舞蹈《摘葡萄》后就下课了,整堂课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尤其在表现领域更体现了这一特点,该老师在课程设计上未体现这一原则,不符合教育创新的理念。建议该老师在授课时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中去,引导学生聆听舞蹈中的音乐,感受舞蹈节奏,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的音乐实践,教授学生一些简单易学的基本舞步,启发学生根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音乐创编舞蹈,从而使学生热爱舞蹈、热爱音乐,让学生充分融入到课程中去。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在学唱《青春舞曲》这节课时,一位教师先让
- 教学评价的特点主要注重过程取向评价、主体
- 音乐教师在课堂上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
- 分析民歌《对鸟》。要求: (1)演唱形式
-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为音乐教
- 形成性评价在音乐教学中具有()作用。
- 下列哪个选项是男中音的音域?()
- 奥尔夫教学法形成于()。
- 一位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意料之
- 因演唱《北京的金山上》《唱支山歌给党听》
- 中学音乐课一般分为单一课和()。
- 根据下列旋律片断配写四部和声。
- 门德尔松首创了()体裁。
- 下列()不属于传统音乐教育体系所包含的属
- 《广陵散》是()。
- 成语“滥竽充数”中的“竽”是()乐器。
- 民族管弦乐曲《金蛇狂舞》的作者是()。
- 结构与交响曲类似,由二个或四个相互形成对
- “学习演奏、演唱、创作的初步技能,能够自
- “六代之乐”的首部作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