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试述体育活动中有效目标设置的原则?
  • 第一: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目标
    在进行目标设置时,体育教师对学生能力以及学生对自己能力的恰当判断与评价是设置成功目标的重要依据。如果不能正确分析和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有可能制定出过高或者过低的目标,即不切实际的目标。过高的目标会夸大学生的实际能力,易使学生产生畏惧感和挫折感,不利于目标的实现;过低的目标,会降低学生的运动动机,不能激发他们的挑战欲望,容易使学生的实际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因此,在进行目标设置时,体育教师应从学生现实的生理机能水平、运动技能水平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认真地分析和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第二:设置明确、具体、可测量且容易观察的目标
    具体、明确、可测量且容易观察的目标是可以用语言加以描述和可用文字加以记录的目标,即可以用次数、米数、秒数等可测定的量来确定的数字目标。
    明确的目标可以使人更清楚要做什么、怎么做,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达到目标。设置具体明确的目标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明确而有效的追求成功的行为,而且还有助于对目标进行评价,有助于定量化地检验是否达到了目标,特别是对于体育活动动机和技能水平低的学生,设置具体明确的目标尤为重要。相反,“再跑快点”、“尽最大努力”等这些笼统、模糊的目标就如同没有目标,不利于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尽量引导、帮助学生设置明确的目标,而不是笼统模糊的目标。设置具体的、可测量的目标会比仅仅设置一般性的目标(如“尽最大努力”)产生更大的动机推动作用并导致更好的成绩 。明确的目标比仅仅设置笼统模糊的目标产生更大的动机推动作用并导致更好的成绩。
    第三:设置有难度的又可实现的目标
    一个好的目标应该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是经过努力可实现的。目标最好是学生需要经过较大努力才能达到的水平。只有这样的目标才具有挑战性,才能够激发学生的运动动机水平。如果目标太容易完成,学生就体验不到挑战性,无法激发学习和锻炼的动机。相反,如果目标太难,学生反复努力后仍达不到这一目标,就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怀疑自己的能力,使其动机水平降低,甚至放弃努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给学生设置目标时,既要掌握学生的身体发育规律和各个项目的运动特点,还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自我评价。因为面对同一目标,教师认为按学生的实际能力,应该能够达到,但学生自己认为达不到,那么这个目标对学生来说是不合适的目标。因此,为了保证目标既有困难又有可能实现,可将学生最近的能力水平作为参考,并在必要时修正目标以适应情况的变化,使学生总是处于一个既有困难又可实现的目标之间。
    第四:设置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紧密结合的目标
    一般而言,短期目标比长期目标有效,对人的行动最容易产生立竿见影的推动作用,但必须有长期目标的引导,行动才能更加自觉,坚持不懈。因此,体育教师在给学生设置目标时,应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并将长期目标划分为一个一个短期的子目标,当子目标被一一实现后,就会自然加大长期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结合最理想的是使用“阶梯型”式目标设置。其具体步骤是:首先,确定学生经过努力奋斗所能达到的最终目标;然后,确定这个具体任务的基础水平或一般水平表现;最后,确定几个指向于实现最终目标并且难度逐步加大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时刻观察学生实现目标的过程和行为表现,若发现学生达到下一个目标有困难时,应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个可能是子目标间的阶梯设置过高,超出了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此时可以把 “阶梯目标”分解成两个或更多的阶梯;另一个可能是学生没有得到一个恰当的指导,或不清楚如何去完成下一个阶梯目标或克服阻碍达到下一个阶梯目标的所需要的那种技能,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协助学生掌握这个技能。
    第五:设置有反馈的目标
    对设置的目标提供反馈,有助于学生了解在向目标前进道路上的活动情况,并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改进。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为学生设置有效的目标,还要及时提供反馈信息。另外,对学生的阶段性反馈应以积极肯定为主,并指出其今后努力提高与改进的方向。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