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据你的观察,初中生品德发展有哪些特点?
-
品德发展到初中阶段使初中生即含有小学儿童的某些道德观念,又具有某部分较高层次的道德观念,即出现伦理道德的萌芽,但是这种初步的伦理道德不成熟、不稳定,具有较大的动荡性。少年期的品德发展处于一种内在的矛盾状态,但正是由于这种矛盾性,促使个体的道德水平由小学阶段低层次的协调性向更高层次的成熟性、稳定性迈进。因此,初中阶段是良好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
(1)伦理道德的萌芽。在少年期的品德中,伦理道德开始占优势,主要表现为开始具有某部分较高层次的道德观念。这种高层次道德观念的产生与初中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密不可分。
(2)品德心理的动荡性。由于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不稳定性,他们的品德心理也表现出动荡、反复和两极分化的特点。
1)在道德观念方面,他们的原则性和概括性增强,但与其思维发展特点相适应的是,这种道德观念又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性,需要经验的支持。
2)初中生的道德动机日渐信念化和理想化,但又存在着易变性和敏感性,即容易发生情境性、即时性的改变。
3)随着初中生心理能力的发展和经验的扩大,其情绪感受和表现形式不再象以往那么单一,但还远不如成人情绪体验那么稳定,这就使得初中生的道德情感也表现出丰富而强烈,但却冲动、偏激的特点。
4)伴随着成人感的产生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初中生的道德意志及自制力逐步形成,他们渴望并有信心独立自主地做好事,但人格的幼稚性、思维的片面性及社会经验的缺乏又会使这种道德意志相当脆弱,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抗诱惑的能力不强。
5)正是由于上述道德意志和自制力的不稳定性,初中生的道德行为往往与其自身愿望不符,出现一定的知行脱节。
以动荡性来概括初中生的品德心理,足见其品德发展中表现出的半成熟性和半幼稚性并存、内部矛盾多而复杂、对外部世界变化敏感等特点。这也说明,初中阶段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危险”时期。
总之,个体在初中阶段经历了品德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儿童打破小学阶段低水平协调性品德的平衡,经过反复动荡向青年初期高水平的成熟性品德转化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简述中小学道德情感教育的方法。
- 每当品德不良的学生出现所期望的心理与目标
- 受教育者对他人的“良言、忠告,显示温存或
- 我国心理学界对青少年的道德行为研究也只是
- 对于自己的评价往往领先于对别人的评价。
- 同伴群体关系
- 反映着人们在道德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以及如何
- 个体社会性发展水平制约品德的发展程度,是
- 道德习惯形成的方式有()
- 小学阶段的儿童已经开始对人类、自然及社会
- 观察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道德情感在发生道德行为的基础上产生的。
- ()是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关键期。
- 简述中小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的形成
- 道德态度的养成是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标志。
- 情感观点采择
- 初中生的品德具有()的特点。
- 道德评价能力最初是在()的影响下形成起来
- 浅析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 教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