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 案例: 下面是某教师在“压强”一课中讲授影响压强的因素时的一个教学片段。 教师做了一个小的演示实验,如图用同样大小的力压气球,与手掌接触的那部分气球的形变较小,而手指顶着的那部分形变明显;用力越大,形变越明显,力作用的效果不同。 教师:压力作用的效果跟什么固素有关? 同学甲: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教师:很好,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吗? 同学乙:与被接触物体的材料、硬度有关。 教师:为什么有这种想法呢? 同学乙:如果这个气球是用铁皮做成的,我们不管怎么按都不会发生变化。 教师:甲同学,你说说。 同学甲:乙同学的观点不对,因为他的说法与书上说的不一样。书上的观点就是和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有关。 教师:甲同学说的对,压强就是和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大家一定要记住,这是考试经常考的。 问题: (1)请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价。 (2)针对上述教学片段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学习。
  • (1)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的活动,自然提出所探究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符合新课改理念和新课程标准。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学评价太简单,对于回答正确的甲同学,老师的评价仅仅是很好,不能很好地起到鼓励和激发其学习动机的作用,老师不是让学生完全理解知识,而是仅仅机械地记住,这种做法是不符合新课改理念的.如果这样,学生永远都是一知半解的。对于学生乙的回答,教师通过甲同学利用书上的结论直接否定,没有帮助学生解决其疑问,非常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有这样的疑问,那么就代表有一部分学生都有这样的疑惑。学生甲的回答,虽然是正确的,但也是来源于课本,并不是其真实的猜想.或者说不是真正的理解。所以这位老师在教学中还是要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方面多下功夫。
    (2)教学片段:首先老师对同学乙提出的问题不要直接否定,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而是要鼓励其这种独特的想法。老师:这位同学说与被接触物体的材料、硬度有关,他的想法很独特,敢于提出和书本上不一样的猜想。同学们以后也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全部依赖课本。老师:那么现在针对这位同学提出的观点,我们做个假设,如果这个球是用铁皮做成的,我们用手指按不动,那如果换个能够按动它的硬一点的工具,同学们思考一下,它会不会出现和气球类似的情况呢?学生思考回答:会的,用的力越大,形变越明显。老师:那乙同学,你理解了吗,你回去可以做个小实验验证一下。我们采用的实验材料不一样,但是物理本质是一样的。通过这样一个小片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且通过解决疑惑,可以激发学生提出一些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不仅开拓自己的思维也扩展了其他同学的思维,让学生养成尊重课本但不完全依赖课本的习惯。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