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端砚为什么非常名贵?
  • 端砚所以名贵,主要是因石质优良,历代都有生动的描述,如《端石考》中说“其体重而轻,质钢而柔,摩之寂寂无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看而多姿,握之稍久,掌中水滋。盖《笔阵图》所谓浮津耀墨,无价之奇者也”。简言之,石质坚而细密,磨时无声,墨液细腻,不损笔毫,腻而不滑,故发墨较快,石质无渗水性,故墨液不易干。真正的优点也仅是这几条而已。端砚之名贵还在于有天然的美丽色彩和花纹,如青花、鱼脑冻、蕉叶白、冰改、雨过天晴、火捺、猪肝冻、玫瑰紫、金银线、金星点等。最有名的花纹是石上有一种天然彩色圆点,称做“眼”,以鸲鹆眼最名贵,绿晕数重,中有黑睛,晶莹鲜活,层次分明,甚为稀有难得。如晕圆层次模糊,称为翳眼,中无黑睛,称为盲眼,如虽有好眼而石质不佳也算不得上品。
    端砚名贵的另一原因是开采不易;唐李贺有诗曰:“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宋苏东坡在一首端砚铭中说“千夫挽须,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其实还不仅如此,据清肇庆府知事吴绳年记述,1753年,水岩洞深3000尺,至去世纪70年代末洞深500尺。说明220年才进200尺。解放后大大改进了开采条件,洞内情况依旧是“入水岩洞,即伛偻不能直立……地面坡度30度至40度,只能匍伏前进……再进50米,已在西江水平之下,积水深,需涉水而过。续进30米,即大西洞,洞深50米,可容5-6人开凿,空气稀薄,气温甚高,2人皆赤背……进出洞要缓,过急即会昏厥”。而旧时入洞“下身沿黄泥,上身受烟煤,(因洞内点灯)无不剥驳如鬼”。
    下面再举一名砚为例:上海古籍书店在1982年前后,收购到一块巨形端砚,为长137公分,宽64公分,厚仅2.3公分。有红木桌架,像一张写字台。砚面平滑光洁,并有很多雀眼,名曰“鲽砚”(鲽鱼扁薄)。该砚初为清咸丰时两江总督沈秉成所有。在砚坑中这样大的砚材极少,即便有了,在一百年前,要从水岩那样洞中运出来也决非易事。加之还有许多眼,其名贵程度就可想而知,称为无价之宝,是不过分的。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