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何谓讽喻精神?讽喻精神对后世文学有什么影响?
-
讽谏精神,又称讽喻精神,是从《诗经》以来形成的一种诗歌品格。这是由一批有良好文化教养的优秀分子,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造就的精神品格。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忧国忧民的情怀,二是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比如《诗经·大雅·十月之交》中对于王室的忧心忡忡;比如《诗经·大雅·荡》中的对殷纣王因失德而亡国的告诫等,都表现出这种精神。
《诗经》开创了讽谏精神的传统,后来在楚辞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生发,此后的杜甫,白居易等人就是继承的这种精神。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试分析古典诗词中的“南浦”这一意象?
- 《天问》一诗在艺术上有哪些突出的特色?试
- 试举例说明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
- 谈谈你对“盛唐气象”的认识?
- 格律诗与词在句法和押韵上有什么差异?
- 有人认为《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
- 简述结合作品分析《诗经》燕飨诗的审美价值
- 试以《离骚》为代表,说明屈原作品的浪漫主
- 简述陶渊明对盛唐田园诗的影响?
- 西晋诗人()的《咏史八首》是魏晋南北朝时
- 结合作品分析陶渊明田园诗的特色及其对后世
- 《诗经》作品在章法形式上有什么特征?这对
- 唐代诗人()的《在狱咏蝉》借赞美蝉的孤高
- 简述盛唐山水诗的特点?
- 结合作品分析周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心理对《
- 组诗《九章》是怎样反映诗人屈原一生的悲惨
- 古人赞誉屈“(),洞庭波兮木叶下"两句是
- 试分析屈原的《九章•哀郢》一
- 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有哪几种说法?
- 《离骚》丰富的美学内涵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