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为什么决策只追求“满意”,而不求“最佳”
  • 决策的“满意”原则是针对“最佳”原则提出的。“最佳”的理论及假设是把决策者作为完全理性化的人,决策是以“绝对理性”为指导,按“最优化准则”形成的结果。但是,处于非常复杂和多变环境中的组织及决策者,要对未来一个时期作出“绝对理性”的判断,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决策者对相关的一切信息能完全掌握。
    ②决策者对于未来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能准确预测。
    ③决策者对可选择的方案及其后果能完全知晓。
    ④决策不受时间和其他资源的约束。
    这四个条件对任何决策者,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也无论他们的素质多高,都不可能完全具备。因此,他们的决策不可能是“最优化”的,而且只能要求是“令人满意”的或“足够好”的。这里讲的“满意”决策,就是能够满足合理目标要求的决策。具体讲,它包括以下内容:
    ①决策目标追求的不是使组织及其期望值达到理想的完美,而是使他们能够得到切实的改善,实力得到增强;
    ②决策备选方案不是越多、越复杂越好,而是要达到能够满足分析对比和实现决策目标的要求,能够较充分地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并较好地利用内部资源;
    ③决策方案选择不是要求避免一切风险,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而是对可实现决策目标的方案进行权衡,做到“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弊相权取其小”,风险可以承受。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