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啤酒传统发酵主发酵分为哪几个时期?
-
(1)酵母增殖:将麦汁送入酵母增殖槽,接入酵母(接种量0.5%~0.65%),增殖8-16h后,倒槽。
倒槽:即将增殖后的发酵液转入另一个发酵池或发酵罐。
(2)低泡期:倒槽后4h左右即发酵20小时左右,发酵进入低泡期,液表面出现洁白而致密的泡沫,逐渐形成菜花状。持续1-2天。
特点:品温每天上升0.5~0.8℃,日降糖为0.3~0.5Bx。不需要人工降温。
(3)高泡期:发酵2~3d后,泡沫增高,泡沫表面呈棕黄色。泡沫层呈卷曲状隆起,高达20~30cm。持续2-3天。
特点:降糖最快,每天降糖1~1.5Bx,品温最高达9℃,此时应注意降温。
(4)落泡期:发酵4-5d后,发酵力逐渐减弱,泡沫层逐渐低落,泡沫变为棕褐色泡盖。泡盖中主要是酒花树脂、蛋白质、酵母死细胞和其他杂质的混合物,粘性较大,味道很苦,应及时除去,以防沉入酒内。
特点:品温每天下降0.4~0.9℃,日耗糖为0.5~0.8Bx。落泡期约为2d。
(5)下酒:将主发酵后并除去多量沉淀酵母的发酵液送到后酵罐(储酒罐)内,这个过程叫下酒。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下列属于嫌气性发酵产物的是:()
- 发酵产品的生产特点是什么?
- 简述淀粉质原料乙醇发酵的过程。
- 发酵过程中磷酸盐最适浓度决定因素有()。
- 论述淋饭酒母的制造工艺及操作方法。
- 出于控制微生物的目的,灭菌一词指的是()
- 生物热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简述虾青素的发酵过程。
- 常作为生产菌种和科研材料的细菌群体,应该
- 生物芯片
- 请简述20世纪70年代现代生物技术取得的
- 聚氧乙烯氧丙稀甘油属于()消沫剂。
- 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的主要部件包括:()、
- 空气过滤除菌机理一般认为()的作用较大。
- 各种微生物适合的PH范围()
- 解释“消毒”定义错误的是()
- 对数残留定律
- 有关用电操作正确的是()。
- 由于基因工程菌具有自身特点,在进行微生物
- 常用的消毒剂75%的乙醇用于()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