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佛教的传入和发展的过程。
  • 一般认为,佛教是由释迦牟尼于公元前6世纪到前5世纪在古印度境内创立的,因此在我国又叫“释教”,管和尚又叫“释子”。关于佛教何时传入中国,说法不一,大致说法有以下几种:战国燕昭王时传入说、秦始皇时传入说、汉武帝时传入说、西汉末年传入说和东汉明帝时传入说等。现在的学者一般认为佛教在西汉末年或两汉之间传入是比较可信的。
    佛教初入中国,人们只是把它当作一种神灵来崇拜,跟神化的黄帝、老子一样,在朝廷和一些王公贵族的家里供奉,民间还没有什么人信仰。从文献记载看,汉桓帝可能是第一个信奉佛教的皇帝,他曾在宫中建立黄老、浮屠之祠。最早出家信佛而又见于记载的汉人是汉灵帝时的严佛调,此时已是东汉晚期了。至于第一个登坛受戒、正式成为和尚的朱士行,已是三国时代的人了,他也是中国第一个西行求法的和尚。可见佛教初来时的影响是很有限的。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有了突出的发展,表现在:
    一、佛经翻译的规模明显扩大。虽然译经的主力还是西域来的僧人,但随他们学习的汉土弟子甚多。如西晋时的西域僧竺法护,译经一百五十余部;后秦时的龟兹僧人鸠摩罗什,被迎入长安逍遥园,他所翻译的《中论》、《百论》、《十二门论》、《金刚经》以及《妙法莲花经》等,对中国的佛教理论有划时代的贡献,死后葬于园内,弟子为其建鸠摩罗什塔,至今仍存。
    二、弘传活动进一步兴盛,出现了比较大的佛教活动中心,如洛阳、长安、建康、庐山等地。 三、大量营建佛寺僧舍,建造石像石窟。
    四、西行求法活动成风。中国最早到西域去求法取经的僧人是三国时的朱士行,他也是中国第一个西行求法的人,还是中国第一个登坛受戒正式出家的和尚。到两晋南北朝时,越来越多的人西行求法,他们的目的是搜集经典,参拜圣迹,寻访高僧,求得学问,以推动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五、在思想信仰方面,已部满足于前一时期只求一般地解脱痛苦,而是祈求往生弥勒净土(极乐世界)。这种信仰迷惑了许多出于苦难中地人们,对佛教地传播无疑起了很大作用。这种信仰目标的转变也说明佛教竭力适应中国的环境,以开拓自己的传播市场。
    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有如此突出的发展的原因是:
    一、社会基础:东汉末期,天下大乱,社会各阶层都遭受了无穷的苦难,于是都想在痛苦中寻求一种寄托和安宁,佛教所主张的自我解脱和超度求生等教义正好适应了这种要求。
    二、思想基础:这一时期,社会上流行玄学,热衷清谈。玄学崇尚老庄思想,主张“以无谓本,以有为末”,否认外界事物的存在,很容易与佛教宣扬的出世思想合流,因此主张“一切法皆空”的佛教《般若经》很快流行起来。事实上,玄学到东晋以后便逐渐为佛学所取代。佛教宣扬的“名实俱无”实际上是“以无为本”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三:阶级基础:统治阶级的提倡和利用。佛教宣传的基本思想虽然不像儒学那样主张忠孝节义、安分守己,但它要求佛教徒刻苦修行以求解脱的基本精神和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等一系列说教,不但构不成对统治阶级的威胁,反而有助于维护这种秩序。从东汉到南北朝的五百年间,封建统治者是逐渐认识到佛教的作用而逐渐予以重视并大力提倡的。有的统治者则是由于极度迷信而予以极度推崇,如东晋的晋成帝和晋哀帝;南朝的宋文帝和宋武帝,宋武帝甚至让僧人参与朝政,因他们穿黑色衣服,被人称为“黑衣宰相”;南朝梁武帝更是四次舍身入同泰寺,然后由大臣们用钱把他赎回来以给寺庙捐资;北朝的北魏政权也很崇佛。 
    佛教在隋唐两代,特别是唐代,达到了发展的高潮。这是因为隋唐帝王笃信佛教,采取了积极扶持佛教发展的政策,在全国各地广建寺院,剃度僧尼。而唐代前期作为一个大一统的、经济富裕、文化繁荣、武力强盛的帝国,对各种宗教都采取了极为宽容和大力提倡的政策,佛教本身也极力向民间渗透,在教义和礼仪方面努力适合中国民众的需要。这个时期佛教的特点是: 
    一、佛学大盛。唐代的佛经翻译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越前代而达到最高成就。唐代的译经工作基本上由国家主持,请中外名僧译经,如玄奘、义净等西往取经归来的佛学大师,他们精通梵语,译意准确,译经的质量很高。这许多的佛经的翻译,不但为僧人们提供了学习的经典,也为佛教研究者提供了资料,因此佛学在唐代大为兴盛,出现了许多佛学论著。 
    二、寺产丰肥。“寺产”指寺院领有的土地及其他财产。由于国家政策支持和官僚地主布施,隋唐时的寺院拥有大批田产,由僧尼、奴婢和寺院的佃户耕种,因此寺院的长老往往就像一个世俗的地主。此外,寺院还在周围开设客店、车坊、酒铺等,以高价租给商人经营;同时也开办一种叫“无尽藏”的金融借贷事业,在慈善的名义下谋取暴利。这就形成强大的寺院经济。 
    三、宗派林立。佛教的日益传播使它必须适应社会各阶层的需要,以求得到更大的发展,为此必须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和修行体系。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出现许多师徒间的传承体系和研究不同经卷的各种学派,如涅槃学派、成实学派、地论学派和摄论学派等。到了隋唐时代,某些大寺院为了维持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为了吸引更多的信徒,各自依据某一经典加以发挥,逐渐形成不同的派系,有的派系竟然成了中国佛教最有特色的代表。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