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试析维也纳体系。
  • 维也纳体系是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为首的战胜国通过维也纳会议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的新均势体系。《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和《神圣同盟条约》、《四国同盟条约》共同构成了维也纳体系。它以均势原则、正统主义和补偿原则等为指导思想,在拿破仑帝国瓦解后的欧洲,建立起多极的政治均势,并暂时维持了欧洲封建列强间的和平与协调。1848年法、意、奥、普等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给欧洲封建制度以沉重打击,冲击了维也纳体系。185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将维也纳体系进一步推向解体。
    评价:首先,它代表四大国的意志,也可以说是代表了落后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意志(因为除英国与荷兰之外的其他国家此时还都是封建专制国家),它按照大国的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恢复欧洲旧的统治秩序。
    其次,它是欧洲专制君主们企图采用高压手段,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体现;他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的利益,是一种历史的反动。
    第三,在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来解决相互间的争端,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欧洲各国之间战争的频繁程度,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发展。
    第四,第一次巴黎和约和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地图,为欧洲大国间的关系创造了政治军事力量的平衡,使欧洲大国大体上形成了一种领土均势,这是均势的最重要含义。维也纳会议所做出的欧洲领土安排,首先是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构筑的一道安全堤坝。其次,会议所进行的地缘政治安排,还使得在中欧出现了德意志邦联,使俄国的势力局限于东欧,让英国把扩张重点放在海外,使其履行其维持欧洲均势的作用。
    维也纳会议所追求的力量平衡,只是在各大国之间谋取力量对比的大致平衡,而非绝对的平衡。平衡与均势只能是暂时的,相对的。认为通过建立国际政治权力均势,就可以导致欧洲的安宁和繁荣,是一相情愿。现实的国际政治中,国家追求的不是均势,而是权力的优势。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