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1998年6月,甲公司向乙公司出具一份《反担保书》,内容为:为加快A工程进程,急需3000万元人民币投入该项目。丙公司已取得光大银行贷款350万美元(约合3000万元人民币)的承诺,期限一年。望乙公司能予以担保。同时,甲公司承诺为此向乙公司作出与担保金额等值的反担保,反担保期限与贷款和保证期限一致。1998年7月,光大银行与丙公司签订借款合同,约定由光大银行向丙公司贷款3000万元人民币,用于A项目;期限10个月。同日,乙公司依据甲公司的《反担保书》与光大银行签订了保证合同,承诺为上述借款提供连带责任的保证。借款合同到期后,丙公司偿还本金2000万元,其余本息未予偿付。光大银行遂起诉。2000年1月20日,乙公司依生效的民事判决,为丙公司偿付了800万元人民币债务,但丙公司为向乙公司还款,甲公司亦为履行其反担保义务。 2000年2月18日,乙公司起诉,要求丙公司与甲公司承担还款责任。被告甲公司辩称,光大银行与丙公司签订的借款合同内容并非甲公司反担保的内容,其对借款的期限和币种均已作了变更,但未通知甲公司;乙公司在保证期限内未向甲公司主张权利,所以甲公司不应承担保证责任。另外,三方当事人均认可光大银行对丙公司用于A项目的贷款仅此3000万元人民币。 乙公司向甲公司主张权利时是否已超出了保证期间?
- 反担保保证期间的确定,如果当事人有约定的,按其约定。本案中《反担保书》中约定担保期间“与贷款和保证期间一致”,而保证合同并未约定保证期间。按《担保法》规定,保证期间约定不明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那么是否反担保的保证期间于此一致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反担保针对的是担保人的担保义务,以保证合同为主合同,其适用范围是有限定的,只有担保人实际履行了担保义务之后始得发生,反担保的保证期间亦应自担保人实际履行担保义务后起算。故《反担保书》的约定与法理及反担保设立的目的相违背,应为约定不明,按《担保法》有关规定,保证期间约定不明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所以本案反担保期间应为乙公司履行担保义务之日(即2000年1月20日)起6个月,乙公司于2000年2月18日提起诉讼,并未超出保证期间。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一般而言,保险合同成立后,()可以解除合
- 简述公司债券上市交易的规则
- 甲开办了一家私人企业,因扩大生产需要资金
- 简述我国的担保法律制度
- 什么是质权?
- 2001年5月29日,工商银行甲分
- 先诉抗辩权
- 简述要约收购的特点
- 简述我国法律对保证期间的有关规定
- 对()的再贴现,须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
- 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检
- 1999年1月10日,甲某与乙某签
- 一般而言,银行卡的交易结构涉及()等主体
- 简述股票发行审核决定的法律效果
- 根据金融机构的性质和目的,金融机构可以分
- 票据诈骗罪的最高刑事责任为()。
- 人民法院依法宣告商业银行破产时,须经中国
- 简述强制退市的法定事由
- 简述我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 什么是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