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病例摘要】患者,男,50岁。患者于7天前出现发热、头痛、鼻塞。自服板蓝根颗粒剂等治疗,效果不明显。现患者仍发热,微恶风,汗少,鼻塞,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咳少痰。查体:T36.2℃,P76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咽部充血,两肺呼吸音清。舌红少苔,脉细数。辅助检查:白细胞10.2×109/L,中性粒细胞0.79。胸部X线片示未见异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过敏性鼻炎相鉴别。
  •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发热伴头痛、鼻塞7天。
    (2)咽部充血,两肺呼吸音清。
    (3)白细胞10.2×109/L,中性粒细胞0.79。
    二、西医鉴别诊断
    (1)过敏性鼻炎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环境或气温突变有关,有时异常气味亦可引起发作,数分钟至1~2小时内症状消失。检查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本病还须与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等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阴虚内热故见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素体阴虚,复感外邪,肺失宣降,营卫失和。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中医疾病诊断感冒。
    3.中医辨证诊断阴虚感冒。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滋阴解表。
    2.所选方剂名称葳蕤汤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玉竹20g、葱白15g、豆豉15g、桔梗15g、薄荷1Og、白薇1Og、大枣8g、甘草6g、竹叶1Og、天花粉10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休息、戒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对症治疗对乙酰氨基酚、银翘解毒片等。
    3.抗菌药物治疗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等。
    4.抗病毒药物治疗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