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问饮食口味.
  • 1.口渴与饮水
    口渴与饮水异常,反映机体内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以及证候的寒热虚实。
    (1)口不渴饮
    提示津液未伤。见于寒证、湿证以及无明显燥热的病证。
    (2)口渴欲饮
    口渴咽干,鼻唇干燥,为燥邪伤津。大渴喜冷饮,兼见大热、大汗出,为里热炽盛,津液大伤。口渴多饮,兼见多尿、消瘦,为消渴病。渴不多饮,兼见身热不扬、心中烦闷,为湿热病证。渴不多饮,兼见身热夜甚、心烦不寐,为温病营分证。渴喜热饮而饮量不多,或水入即吐,为痰饮内停。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兼见面色黧黑、肌肤甲错,为瘀血证。
    2.食欲与食量
    询问患者的食欲与食量情况,对了解脾胃功能的强弱有重要意义。
    (1)食欲减退
    久病食欲减退,兼见面色萎黄、食后腹胀,为脾胃虚弱,运化无力。纳呆食少,兼见脘闷腹胀、头身困重,为湿邪困脾,运化障碍。纳呆食少甚则厌食,兼见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为食滞胃脘,腐熟不及。
    (2)厌食
    指厌恶食物,甚至恶闻食臭的症状。厌食油腻,兼见脘闷呕恶、便溏不爽、肢体困重,为湿热蕴脾,运化障碍。厌食油腻,兼见胁肋灼热胀痛、口苦泛恶,为肝胆湿热,肝失疏泄,脾失健运。
    (3)消谷善饥
    亦称多食易饥。消谷善饥,兼见多饮多尿、形体消瘦,为消渴病。消谷善饥,兼见大便溏泻,为胃强脾弱。
    3.口味
    口味异常可因感受外邪、饮食所伤及七情失调等因素导致脏腑失和,引起脏气上溢于口使然。
    (1)口淡
    患者味觉减退,口中乏味。多见于脾胃虚弱、寒湿中阻及寒邪犯胃。
    (2)口甜
    患者口中有甜味。是因湿热蕴脾,与谷气相搏,上蒸于口。
    (3)口黏
    腻患者口中黏腻不爽。多见于痰热内盛、湿热中阻及寒湿困脾。
    (4)口酸
    患者口中有酸味,或泛酸,甚至有酸腐气味。多见于伤食、肝胃蕴热。
    (5)口苦
    患者口中有苦味。多见于心火上炎或肝胆热盛。
    (6)口涩
    患者口有涩味,如食生柿子状。为燥热伤津,或脏腑热盛,气火上逆。
    (7)口咸
    患者口中有咸味,多见于肾病以及寒水上犯。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