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阅读《登高》教学实录(节选),完成问题。师:同学们愿意听电影故事吗?生:愿意!师:不过,这不是一个欢乐的故事,而是一个凄楚悲凉的故事。听完心情会很沉重。我还给大家提个要求。因为是电影故事,请大家边听边在脑海中把这个故事补充转化成电影画面。我相信大家都是杰出的“电影摄影师”,一定能够在大脑中把画面构想得很逼真,而且每人都要切实地身临其境去体会。大家能做到吗?生:能。师(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满怀感情):一千两百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萧瑟的秋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从山下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放音乐《二泉映月》,老师在乐声中满怀深情地朗诵《登高》全诗。课堂中气氛凝重,有些学生流下泪来)师:大家听完这个故事,知道这个老人是谁吗?生:是杜甫。生:老师,请您再朗诵一遍吧!(该生红着脸,噙着眼泪,全体学生都应声附和)师:老师朗诵得好吗?还没听够呀。生:好,还想再听。(师再朗诵,学生跟读)师:大家读得相当棒!我猜一定比平时读得好。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老师,你很动情。你感染了我们大家,我们被不知不觉感动了。师:那么,老师为什么很动情?生:你很了解杜甫,很了解这首诗。师:了解还是理解?生:理解。师:对,要想读好,首先得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我们常说一句话叫作“文如--”生:文如其人。 问题:分析教师是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诗歌的。
- 教师通过用语言描述来创设情境,酝酿情绪,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氛围,然后伴乐范读,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明白朗读诗歌的关键在于理解诗歌内容,做到知情、动情。教师没有采用讲理论的方式告诉学生如何朗读,而是实际示范,更加地具体、生动,充分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教学高中诗歌《桂枝香·金陵怀古》时教师打
- 在执教完《中国建筑的特征》后,几位教师针
- 学习《拿来主义》,教师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文
- 某教师设计了“体会《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 某教材在《氓》一文的“课后拓展阅读”部分
- (教学设计题)戴望舒《雨巷》原文撑着油
- 下面不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 阅读《安塞腰鼓》教学实录(节选),完成
- 书香①普洱茶,只有放上了年头才能发出真
- 阅读《再别康桥》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
- 学习多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举例总结文
- 《长亭送别》选自《西厢记》:碧云天,黄花
- 阅读《扬州慢》的教学随笔(节选),按照要
-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问题。莎士比
- 老师要进行“小说与戏剧”的选修课的教学,
- 老师在讲解“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句
- 下面是一位初中语文教师为说明文《生物入
- 下列对定性评价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在名著导读课中,教师讲到古希腊著名的三大
- 学习“中国民俗文化”专题时,教师让学生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