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请说说“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吧。
-
“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是苏轼论书著名论点之一,见《次韵子由论书》一诗。全诗为五言古诗,其中有关论书最能代表苏轼的理论体系的是这样几句:“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体势本阔落,结束入细么……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其大意就是说,我虽然不善于书法,然而懂得书法的又莫过于我了。如果能够会通书法意趣的话,也不必去苦下功夫学习的。写字要在端庄之中杂有流丽的味道,刚健之中含有婀娜的姿态。书法的体势本于阔大洒落,而具体的检束又要细密周到。我听说古代的书法,守住骏快再没有比跛偃来得好了。
苏轼是个才子,有着惊人的颖悟力和吸收力,所以他能“通意”,他能“不学”而成为大家。但对于一般人来说,这话就只能作为参考了。再则,苏轼虽说“通意”、“不学”,然而,他果真“不学”的吗?不见得。因为他论书又曾说过:“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能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又说:“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就是及不上王羲之也得及上王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即使做不成张芝也作得了索靖)。”可见他又是很主张苦学力行的。总之,苦学加颖悟,这才是学习书法的应取的正确道路,任何舍取一头,只取一头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学习古人书论要窥其全豹,如只见一斑,有时就会得出错误结论。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在“永字八法”中称“磔”。
- 临帖的方式,与读帖的博与杂相反、是求精求
- 举例3―5种北朝墓志?
- 隶书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
- “书法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又是指的什么?
- 请列举六种汉碑/汉隶/隶书名品?
- “颜底魏面”指的是清代哪一位书家的书法?
- 何谓侧锋,侧锋用笔在书法技法中的地位如何
- “书法未来学”的内容有哪些?
- 石鼓文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 “度”与书法有什么关系?
- 什么是前碑派?他们的书法审美取向有何特?
- 明朝永乐年间,因能书以七十高龄入选翰林待
- “书道中兴”的清代书法发展情况如何?
- 折锋
- 什么是“永字八法”?
- 唐朝的“三绝”?
- 自古以来,书法的继承与创新都是在“临摹”
- 在用笔、结字、布局上,米芾的心得体会怎样
- 南朝的碑刻流传不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