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什么是CIM和CIMS?
  • CIM译为计算机集成制造。CIM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的约瑟夫·哈林顿博士于1973年提出。哈林顿认为,企业的生产组织和管理应该强调两个观点,即:①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是不可分割的,需要统一考虑;②整个生产制造过程实质上是信息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程。哈林顿强调的一是整体观点,即系统观点,二是信息观点。两者都是信息时代企业组织和企业管理最基本、最重要的观点。可以说,CIM是信息时代组织、管理企业生产的一种哲理,是信息时代新型企业的一种生产模式。基于这一哲理和技术构成的具体实现便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对于CIM和CIMS,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因此,了解其内涵的发展过程有助于加深对CIM和CIMS的理解。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计算机与自动化系统协会(SME/CASA)用轮图形象地表示对CIMS的理解,在1985年前给出的一个CIMS轮图,如图所示。

    1987年,我国863计划CIMS主题专家组认为:CIMS是未来工厂自动化的一种模式,它把以往企业内相互分离的技术(如CAD、CAM、FMC、ERP等)和人员,通过计算机有机地综合起来,使企业内部各种活动高速度、有节奏、灵活和相互协调地进行,从而提高企业对多变竞争环境的适应能力,使企业经济效益持续稳步地增长。
    我国的这一认识比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计算机与自动化系统协会定义发展之处在于:一是考虑了人的集成,二是将CIMS的目标明确地表达出来。1991年日本能源协会提出:CIMS是以信息为媒介,用计算机把企业活动中多种业务领域及其职能集成起来,追求整体效益的新型生产系统。欧共体CIM/OSA认为:CIM是信息技术和生产技术的综合应用,旨在提高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率和响应能力,由此,企业的所有功能、信息和组织管理都是集成进来的整体的不同部分。
    1992年ISOTCl84/SC5/VVGl提出:CIM是把人、经营知识和能力与信息技术、制造技术综合应用,以提高制造企业的生产率和灵活性,将企业所有的人员、功能、信息和组织诸方面集成为一个整体。
    美国SME于1993年提出了CIM的新版轮图。该轮图将顾客作为制造业一切活动的核心,强调了人、组织和协同工作,以及基于制造基础设施、资源和企业责任之下的组织、管理生产的全面考虑。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我国863计划CIMS主题专家组在1998年提出了CIMS的新定义:“将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并应用于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从市场需求分析到最终报废处理)的各个阶段。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及资源优化,实现物流、信息流、价值流的集成和优化运行,达到人(组织、管理)、经营和技术三要素的集成,以加强企业新产品开发的T(时间)、Q(质量)、C(成本)、S(服务)、E(环境),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与国外CIMS的发展相比较,我国CIMS不仅重视了信息集成,而且强调了企业运行的优化,并将计算机集成制造发展为以信息集成和系统优化为特征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