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试述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整体——系统性。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作为母系统,包括六个子系统又可以作为亚结构母系统,它们又包含亚结构子系统,依次下去。这个复杂的整体结构中的各系统,无论是子系统之间,还是母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甚至有等级包含的密切关系。各系统的独立是相对的,它们构成了立体网络的整体结构,幼儿社会性发展心理结构的诸成分就是这个立体网络上的一个结,作用于整体结构,又受其整体结构的影响。例如,一个人自控能力强,那么他就容易遵守社会规则,讲礼貌,守纪律,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2)社会制约性。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处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既受物质财富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关系的影响,也受自然地域,社会生活,文化的影响。幼儿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必然受其影响,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特定的社会性发展水平。
    (3)能动性。现代儿童观指出,幼儿是一个主体,在主客体活动中,幼儿不是被动体,有其主观能动性,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能够主动建构知识。因此,我们在既重视老师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4)动态性。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建构的过程,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整个过程表现出若干连续的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质的内涵,表现出儿童不同的心理年龄特征。幼儿阶段社会性发展是动态的,可变的,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它会随着环境的改变、年龄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
    (5)关键期。生命的全程观认为人的心理系统不断运动发展,从无序经过涨落到有序状态的循环发展过程。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社会化是人终身发展任务。但国外有研究证明:学前期是接受社会化的最佳时期,婴幼儿期的社会化经验对于一个人后来的社会化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另外,就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诸方面也不是等速的,发展的关键年龄也不同,我们要抓住关键期的培养,以促进幼儿社会性健康发展。
    (6)情绪性和行为习惯。由于幼儿认知的局限,很多大道理无法理解,幼儿阶段具有明显的情绪性,而一个人最初的社会性发展就是亲子之情。
    正因为幼儿认知的局限,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不仅仅要提高幼儿社会认知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