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企业的数据库应用如何向数据仓库应用发展?
  •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完善的信息系统数据应用环境,应由两部分组成:支持各种操作型处理的数据库环境和支持各级面向主题进行分析型处理的数据仓库环境,它们分别被称为操作型环境和分析型环境。
    数据库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也是企业开拓高层次决策分析应用、向数据仓库发展的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使得企业大量的各类操作型的事务处理实现了电子化,绝大部分的原始数据收集和积累能通过计算机自动完成,这就可能为进一步规划数据仓库的应用提供了充分的数据。
    企业规划数据仓库的应用可以有多个层次,一般来说,不宜建立一个大而全的数据仓库,而应该根据管理层次的不同需要,建立分层次的数据仓库,如图所示(图中箭头表示数据抽取方向)。

    从全局数据仓库中组织适合自己部门特定的分析处理需要的数据,抽取到支持部门应用的局部仓库中,建立局部数据仓库。某些管理人员或专职分析处理人员,不仅可以从全局数据仓库提取数据,而且也可以从部门级的局部数据仓库提取数据,建立个人数据仓库。上述三层数据仓库的实现是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先建立一个全局级数据仓库,在此基础上再建立部门级和个人级的数据仓库。这种建设途径有利于各级数据仓库一致性的控制,但这种实施方法必然要从原来分散的操作型环境抽取数据,建立全局级的数据仓库。但因这种全局级的数据仓库往往规模大、周期长、费用高和见效慢,企业一般不愿意接受。为此,还可以考虑“自底向上”建立数据仓库的实施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从基层需求最迫切的部门或部分业务的应用开始,建立局部的、小型的、面向部门或工作组的数据仓库,这也是目前称为数据集市(DataMaft)的实施方法。它可以最少的投资,争取获得最快的回报,实现从操作型处理向分析型处理的应用发展。从局部做起,不断扩充、不断完善,最终在各个局部数据仓库的基础上建立企业的全局数据仓库。数据集市的数据可以按业务组织,也可以按主题、甚至按数据的地理分布等来组织,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决定厂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企业分析处理最迫切的问题。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