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什么是因特网?企业信息网络如何引入因特网的服务?
-
因特网是起源于美国而又覆盖全球的一个计算机网络,因特网通过TCP/IP协议将独立的网络互连在一起,其实质是由“无数”个独立的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因此,有时也被称为“互联网”或“网络的网络”。
本世纪60年代初,美国国防部组建的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曾开展一项研究,其内容是在受到核打击后仍能有效地实施控制和指挥的网络构型。1962年,首次提出“分布式通信网络”和“报文分组交换”的概念,即网络上每个结点具有平等的地位,每个结点都有产生、发送和接收信息的能力。网上的信息梧送以报文分组为单位,每个分组被编号,到目的结点再按编号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每个分组所经过的传输路径可以是不同的,这样,即使某些结点或通信线路出现故障,报文分组仍可以通过其他结点或链路传输到达目的地。
1968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决定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建立一个分布式计算机网络(ARPA)。1969年秋,ARPA网的第一个结点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建成,到1969年12月,共有4个结点。在ARPA网结点增加的同时,许多公司也在开展网络技术的研究,并组建各种网络。1982年,ARPA启动“TheInternetinglProject”,探讨网络互连技术,提出TCP/IP协议,并于1983年用于ARPA网,构成了因特网的雏形。
1986年,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资助下,建立了NSFnet,将全美五大超级计算中心连接起来,并采用TCP/IP协议集,与ARPA网互连。到1989年,在ARPAnet和NSFnet上的结点数目超过10万个,其中大多数是大学、科研机构和政府机关。此后,将所有执行TCP/IP协议,并连入上述网络的网络都称为因特网(或者因特网的一部分)。因此,因特网的实质是一个“网络的网络”,是由一些规模较小的网络互联而成的一个庞大的计算机网络。
企业信息网络要与因特网互联,则必须成为因特网的一部分,或者它的一部分网络设施具有接入因特网的能力。首先,应当具有和因特网沟通的底层通道,习惯上采用公共电话网、帧中继网、X.25网、DDN等;其次,企业信息网上的用户系统必须安装TCP/IP协议及相应的因特网应用软件(如NetscapeNavigator、FTP、Email等);最后,为了实现和因特网的互相访问,接入因特网的设备还必须获得一个全网唯一的IP地址。
因特网自90年代初期支持HTTP协议后,Web技术广泛应用,使因特网得到广泛应用。web技术利用HTML语言方便地提供静态信息,可在各种浏览器上共享;Web技术利用Java技术和CGI技术,可为浏览器提供动态信息。自90年代中期以来,Web技术成为企业信息系统最重要的基础,白此引入了企业信息系统的新的体系结构——多层体系结构。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企业信息化网络工程实施分哪几个阶段,应当
- 说明制造业信息化是否只适用于大型企业?
- 简述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任务及目标
- 常用的网络安全措施有哪些?
- 什么是敏捷制造?
- 什么是信息集成和过程集成?企业集成系统的
- 中间件是什么,它有何作用?
- 什么是DCS?它在流程工业MIE中起什么
-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如何与管理数字化系统集
-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为什么必须以企业为主体?
- 什么是电于商务?其作用是什么?
- CIMS质量保证分系统的作用是什么?
- 简述营造制造业信息化良好的工作环境。
- 三维CAD技术的优点是什么、是否要用三维
- 如何进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投资决策?
- 现代企业管理技术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简述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背景。
- 怎样对待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先进性与实用性
- 什么是拟实制造(也称虚拟制造)?
- 企业信息化工程中质量保证系统的功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