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什么叫“识势”,其意义如何?
-
“识势”的意义就是用形象的比喻,以便掌握书写点画的“劲头”,避免把点画写成干巴巴的符号。这“劲头”、这动向就是点画本身的“势”。除了点画本身的“势”之外,点画之间和字与字之间,也都存在“势”的问题。所谓“势”,就是点画在运动中所形成的相互之间的关系。了解了这个关系,才能和谐统一、气息贯通、生动活泼。所以张怀瓘说:“必先识势,乃可加工”。不然下工夫便带有盲目性。
在篆朽和隶书中,“宀”的横钩和竖画末尾是没有硬钩的,到楷书中才增加的,那也是因为奔向下一笔带出来的笔迹,了解了这一点,钩的走向便有了依据。颜真卿在《告身》中写了两个“方”。第二画的收笔处,一个重顿,一个轻顿,原因是它们的倾斜的程度不同,比较平的轻顿,比较斜的重顿,以求得平稳。明白了这一点,顿笔的轻重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了。
明白了“识势”的道理,对“八法”的理解便会更加深刻,运用也就更加灵活。譬如横为“勒”势、竖为“努”势,但也不会凡是“努”、“勒”都一个样子。“柱”字看,右边“主”字的三横,其“势”便各不相同:第一横为覆势,第二横仰势,第三横则取平势。再如“俾”、“中”、“羽”各字的竖画,或直或曲,或左曲或右曲,各视具体情况而定。楷书能识势,行草也就好办了。既会识势,用笔就有了依据,相辅相成,再下工夫自会进步迅速。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为什么说魏晋书法正在书法史上有着非常突出
- 草篆
- 甲骨文在书法史上有什么价值?
- “天下第三行书”是指哪位书家的哪件作品?
- 在《书法论》中,沈氏对于“笔法”、“笔势
- 怀素是怎样刻苦学习,才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
- 最早的书法理论提出者是谁?
- 什么叫欧体书?其艺术特点如何?
- 对联通常也称做“对子”。对联包括()
- “书道中兴”的清代书法发展情况如何?
- 怎样正确认识和理解“运腕”,运腕的要领是
- 钱沣、何绍基对“颜体复兴”的贡献是什么?
- 什么叫篆书?我们现在所说的篆书都包括哪些
- “扬州八怪”之一汪士慎的书法如何?
- “书为心画”对书法研究、实践有何意义?
- 如何理解“匆匆不及草书”?
- 书法艺术本体包括笔法、()等内容。
- 书法史上的“楷书四大家”是哪四位书法家?
- 请介绍学习篆书的有关知识。
- 书法人才成长的内部规律主要有哪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