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金文的艺术特点怎样?
  • 金文起于殷商而盛于西周,历时久且变化大,故殷商金文和周朝金文各有其面貌。殷商的金文最初亦是从象形字蜕变而来,故其带有强烈的象形性质,近乎图画,同甲骨文形体接近。初期铭文简短,商末始有较长的纪年铭文。
    周代的青铜器,一开始便有长篇铭文出现,其风格丰富多样,有的凝重,有的恣放,有的质朴随意,有的雄奇严整,其初期和末期差别较大。如周初的铭文笔画中间粗重,两头较尖,间或有明显的捺刀形;西周后期,笔画粗细均匀而两头浑圆;春秋中期以后,笔画变细而字体加长;到战国以后,铭文有铸有刻,笔画纤细浅小。
    由于古代的青铜器多用于较为隆重的场合,其造形讲究典雅古朴,而其上的铭文亦须和这种器物的格调相适应,所以金文的书写形式比甲骨文更完美,更考究,更具备书法艺术的特色。由于它是用毛笔写在铸范的软坯上刻出而后铸在青铜器上的,所以比之甲骨文笔画粗肥丰满而且曲屈圆转,于环转中略带方势。结体严整疏朗,字形也因物器不同而各具面目,参差错落。如周厉王时期的《散氏盘》为西周后期的青铜器,上有铭文357个字,是盘中铭文较长的一件。其用笔豪放质朴,醇厚圆润,结体寄奇谲于纯正之中,壮美多姿,是学习大篆的优秀范本之一。
    周宣王时期(公元前八二七——七八二年)的《史颂鼎》是西周晚期金文的成熟之作,其布白密里有疏,疏里有密;行款左右借让,字形大小斜正不一,圆转多姿,结构自然,富于变化,韵律极美。大篆至此,已进入书法史中之篆字成熟完美阶段。周宣王时期的《毛公鼎》,亦是钟鼎文的杰出之作,铭文最长,达四百九十七字,结构长方,较《散氏盘》端正,笔意刚健雄强,气象浑穆,也是学习金文的好范本。宣王时的《虢季子白盘》铭文另有一番风神:形态秀润舒展,笔画密处匀称有序,疏处宽适自然,疏密相映成趣。
    总之,金文的特点是布白自然如星斗满天,气度宏伟,朴茂雍容,古趣横生,是书苑中开放较早的艺术之花,至今仍为人们所钟爱。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