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望排出物
  • (一)痰涎
    痰白清稀,多为寒痰,因寒邪伤阳,津聚为痰。痰黄而稠,多为热痰,因邪热犯肺,煎津为痰。痰黏难咯,多为燥痰,因燥邪犯肺,耗伤肺津,或肺阴津亏,清肃失职。痰滑易咯,多为湿痰,因脾失健运,湿聚为痰。咳血鲜红,即咯血,因火热灼伤肺络所致。脓痰腥臭,见于肺痈,因热毒蕴肺,肉腐成脓所致。清涎量多,多为脾胃虚寒。时吐黏涎,多为脾胃湿热。小儿流涎,涎渍颐下,即滞颐,多因脾虚不能摄津,或胃热虫积。
    (二)鼻涕
    鼻流清涕,见于外感风寒。鼻流浊涕,见于外感风热。稠涕腥臭,多为鼻渊,因湿热蕴阻所致。
    (三)呕吐物
    呕吐物清稀无臭,多属胃阳亏虚,或寒邪犯胃。呕吐物秽浊酸臭,多属邪热犯胃,蒸化胃中腐浊。呕吐不消化食物,多属伤食,因暴饮暴食,损伤脾胃所致。呕吐清水痰涎,多属水饮停胃,胃失和降所致。吐血鲜红或紫暗,多因胃有积热,或肝火犯胃,或胃腑血瘀所致。
    (四)大便
    大便清稀水样,多为外感寒湿,或饮食生冷。大便黄褐如糜,多为大肠湿热,或暑湿伤肠。大便完谷不化,多为脾胃虚寒,或脾肾阳虚。便如黏冻,夹有脓血,见于痢疾,为湿热蕴结大肠,传道失职所致。大便燥结,干如羊屎,为热盛伤津,或大肠液亏,也见于噎膈病人。大便带血,血色鲜红,为近血,因肠风下血,或痔疮、肛裂出血等。大便带血,血色暗红,为远血,因内伤劳倦、肝胃瘀滞所致。
    (五)小便
    小便清长多见于虚寒证。小便短黄多见于实热证。尿中带血,多为尿血、血淋,因热伤血络,或脾肾不固,或湿热蕴结膀胱所致。尿有沙石,为石淋。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