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癃闭
  • 癃闭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小便不畅,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称为闭。癃与闭都是指排尿困难,二者只是在程度上有差别,因此多合称为癃闭。
    【病因病机】
    1.病因
    (1)外邪侵袭:下阴不洁,湿热秽浊之邪上犯膀胱,膀胱气化不利则为癃闭;或湿热毒邪犯肺,热邪壅滞,肺气闭塞,水道通调失司,不能下输膀胱;亦有因燥热犯肺,肺燥津伤,水源枯竭,而成癃闭。
    (2)饮食不节:久嗜醇酒、肥甘、辛辣之品,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内湿自生,酿湿生热,阻滞于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乃成癃闭;或饮食不足,饥饱失调,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无以气化则生癃闭。
    (3)情志内伤:惊恐、忧思、郁怒、紧张引起肝气郁结,疏泄失司,从而影响三焦水液的运送及气化功能,导致水道通调受阻,形成癃闭。
    (4)瘀浊内停:瘀血败精阻塞于内,或痰瘀积块,或砂石内生,尿路阻塞,小便难以排出,即成癃闭。
    (5)体虚久病:年老体弱或久病体虚,可致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谓"无阳则阴无以生",致膀胱气化无权,而溺不得生;或因久病、热病,耗损津液,导致肾阴不足,所谓"无阴则阳无以化",乃致水府枯竭而无尿。
    2.病机癃闭虽病因多端,但基本病理变化为膀胱气化功能失调,其病位主要在膀胱与肾:膀胱气化失调是癃闭的基本病机。但人体小便的通畅,有赖于三焦气化的正常,而三焦气化主要依靠肺的通调,脾的转输,肾的气化来维持,又需要肝的疏泄来协调。故肺、脾、肾、肝功能失调,亦可致癃闭。肾主水,与膀胱相表里,共司小便,体内水液的分布与排泄,主要依赖肾的气化。此外膀胱的气化,亦受肾气所主,肾与膀胱气化正常,则膀胱开闻有度,小便藏泄有序。若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气化不及州都,则膀胱气化无权,亦可发生癃闭。此外,肺位上焦,为水之上源;脾居中焦,为水液升降之枢纽;肝主疏泄,协调三焦气机之通畅。如肺热壅盛,气不布津,通调失职,或热伤肺津,肾失滋源;又如湿热壅阻,下注膀胱,或中气不足,升降失度;再若肝气郁结,疏泄不及;以及砂石、痰浊、瘀血阻塞尿路,均可导致膀胱气化失常,而成本病。由此可见,癃闭的病位虽在膀胱,但与肺、脾、肾、肝密切相关。其病理因素有湿热、热毒、气滞及痰瘀。
    由于癃闭的病因不同,故其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膀胱湿热,肺热气壅,肝郁气滞,尿路阻塞,以致膀胱气化不利者为实证。脾气不升,肾阳衰惫,导致膀胱气化无权者为虚证:但各种原因引起的癃闭,常互相关联,或彼此兼夹。如肝郁气滞,可以化火伤阴;若湿热久恋,又易灼伤肾阴;肺热壅盛,损津耗液严重,则水液无以下注膀胱;脾肾虚损日久,可致气虚无力运化而兼夹气滞血瘀,均可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
    【诊断要点】
    1.起病急骤或逐渐加重,主症为小便不利,点滴不畅,甚或小便闭塞,点滴全无,每日尿量明显减少。
    2.触叩小腹部可发现膀胱明显膨隆等水蓄膀胱证候,或查膀胱内无尿液,甚或伴有水肿、头晕、喘促等肾元衰竭证候。
    3.多见于老年男性或产后妇女及腹部手术后患者,或患有水肿、淋证、消渴等病,迁延日久不愈之病人。
    【类证鉴别】
    1.癃闭与淋证癃闭与淋证均属膀胱气化不利,故皆有排尿困难,点滴不畅的证候。但癃闭无尿道刺痛,每日尿量少于正常,甚或无尿排出,而淋证则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而每日排尿量正常。淋证日久不愈,可发展成癃闭,而癃闭感受外邪,常可并发淋证。
    2.癃闭与水肿癃闭与水肿临床都表现为小便不利,小便量少,但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溢于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浮肿,甚者伴有胸、腹水,并无水蓄膀胱之证候,而癃闭多不伴有浮肿,部分患者还兼有小腹胀满膨隆,小便欲解不能,或点滴而出的水蓄膀胱之证,可资鉴别。
    3.癃闭与关格二者主症都有小便量少或闭塞不通,但关格常由水肿、淋证、癃闭等经久不愈发展而来,是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的病证,常伴有皮肤瘙痒,口中尿味,四肢搐搦,甚或昏迷等症状。而癃闭不伴有呕吐,部分病人有水蓄膀胱之证候,以此可资鉴别。但癃闭进一步恶化,可转变为关格。故癃闭病情轻于关格。
    【辨证论治】
    1.膀胱湿热证
    主症:小便点滴不通,或量极少而短赤灼热,小腹胀满,口苦口黏,或口渴不欲饮,或大便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病机概要:湿热壅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
    治法:清利湿热,通利小便。
    代表方剂:八正散加减。
    常用药物:黄柏、山栀、大黄、滑石、瞿麦、萹蓄、茯苓、泽泻、车前子等。
    2.肺热壅盛证
    主症:小便不畅或点滴不通,咽干,烦渴欲饮,呼吸急促,或有咳嗽,舌红,苔薄黄,脉数。
    病机概要:肺热壅盛,失于肃降,不能通调水道,无以下输膀胱。
    治法:清泄肺热,通利水道。
    代表方剂:清肺饮加减。
    常用药物:黄芩、桑白皮、鱼腥草、麦冬、芦根、天花粉、地骨皮、车前子、茯苓、泽泻、猪苓等。
    3.肝郁气滞证
    主症: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爽,情志抑郁,或多烦善怒,胁腹胀满,舌红,苔薄黄,脉弦。
    病机概要:肝气失于疏泄,三焦气机失宣,膀胱气化不利。
    治法:疏利气机,通利小便。
    代表方剂:沉香散加减。
    常用药物:沉香、橘皮、柴胡、青皮、乌药、当归、王不留行、郁金、石韦、车前子、冬葵子、茯苓等。
    4.浊瘀阻塞证
    主症:小便点滴而下,或尿如细线,甚则阻塞不通,小腹胀满疼痛,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
    病机概要:瘀血败精,阻塞尿路,水道不通。
    治法:行瘀散结,通利水道。
    代表方剂:代抵当丸加减。
    常用药物:当归尾、山甲片、桃仁、莪术、大黄、芒硝、郁金、肉桂、桂枝等。
    5.脾气不升证
    主症: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畅,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气短而语声低微,舌淡,苔薄脉细。
    病机概要:脾虚运化无力,升清降浊失职。
    治法:升清降浊,化气行水。
    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加减。
    常用药物:人参、党参、黄芪、白术、桂枝、肉桂、升麻、柴胡、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等。
    6.肾阳衰惫证
    主症:小便不通或点滴不爽,排出无力,面色白,神气怯弱,畏寒肢冷,腰膝冷而酸软无力,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或弱。
    病机概要:肾中阳气虚衰,气化不及州都。
    治法:温补肾阳,化气利水。
    代表方剂:济生。肾气丸加减。
    常用药物:附子、肉桂、桂枝、地黄、山药、山茱萸、车前子、茯苓、泽泻等。
    【预防与调护】
    1.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起居生活要有规律,避免久坐少动。
    2.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情绪,切忌忧思恼怒。
    3.消除外邪入侵和湿热内生的有关因素,如过食肥甘、辛辣、醇酒,或忍尿,纵欲过度等。
    4.老年人尽量减少使用抗胆碱类药,如阿托品、颠茄等,以免癃闭的发生。
    5.早期治疗淋证、水肿、尿路肿块、结石等疾患。对疫斑热患者,要及时补充体液,维持体内液体的平衡。
    6.尿潴留需进行导尿患者,必须严格执行规范操作,避免外毒带入膀胱内。
    7.保留导尿管病人,应经常保持会阴部卫生,鼓励病人多饮水,保证病人每日尿量在2500ml以上。宜每4小时开放一次。当病人能自动解出小便时,尽快拔除导尿管,切忌持续引流。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