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慢性胃炎
  • 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发病率高,且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占接受胃镜检查的门诊病人的80%~90%。男性稍多于女性。
    【病因及发病机制】
    慢性胃炎的病因目前还未完全阐明,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幽门螺杆菌感染现在认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Hp在慢性胃炎的检出率高达80%~90%以上。
    2.自身免疫反应部分慢性胃炎患者血液中能检测到壁细胞抗体(PCA.和内因子抗体(IFA.,说明慢性胃炎与自身免疫具有密切关系。
    3.十二指肠液反流
    4.其他研究发现慢性胃炎还与遗传、年龄、吸烟、饮酒、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目前我国临床上仍将慢性胃炎分为慢性浅表性和慢性萎缩性两类。后者又可根据病变部位分为A、B两型。病变常局限于胃窦部,而胃体黏膜基本正常,称为胃窦胃炎,又称B型胃炎;少数病例炎症局限于胃体或胃底,称为胃体胃炎,又称A型胃炎。慢性胃炎起病隐匿,症状多无特异性。可以出现上腹痛、饱胀不适,以餐后明显;有时伴嗳气、反酸、恶心、呕吐,少数患者有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的表现。慢性胃体炎可有厌食、体重减轻及贫血表现,恶性贫血患者尚有舌炎、四肢感觉异常等表现。
    慢性胃炎除了上腹可有轻压痛外,一般无明显的腹部体征。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胃液分析B型胃炎胃酸分泌正常,有时降低或升高。A型胃炎黏膜萎缩严重者,使壁细胞损伤、数目减少,胃酸分泌则减少,严重者胃酸缺如。
    2.血清学检查慢性萎缩性胃体炎常表现高胃泌素血症,90%病例抗壁细胞抗体阳性,约75%抗内因子抗体阳性。因为胃酸缺乏,G细胞反馈性高分泌胃泌素;伴发恶性贫血时血清胃泌素水平可升高数倍至数十倍,维生素B水平则下降。萎缩性胃窦炎常表现胃泌素水平降低,约30%存在低滴度抗壁细胞抗体。
    3.Hp检测检测Hp有助于慢性胃炎的分类诊断和选择治疗措施。
    4.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最可靠的方法。
    5.X线检查气钡造影。
    【诊断与鉴别诊断】
    慢性胃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确诊依赖于胃镜和黏膜活检,Hp检查、免疫学检查有助于病因学分析。
    消化性溃疡、胃癌、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胆囊炎都可以表现为上腹不适,胃镜和胆囊B超可以鉴别。
    【治疗】
    1.一般措施尽量避免刺激胃黏膜的食物,如烟酒、浓茶、咖啡等,多食水果、蔬菜,饮食规律,保持心情舒畅。
    2.抗菌治疗对于Hp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尤其是活动性者,应采用联合用药方案予以根除治疗。目前临床上的根除方案多以质子泵抑制剂或胶体铋剂为主,配合两种或三种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霉素、呋喃唑酮,一个疗程1~2周。
    3.保护胃黏膜氢氧化铝凝胶、复方氢氧化铝片、硫糖铝等保护胃黏膜不受NSAID和胆汁的侵害;但是,A型胃炎不宜用抗酸药,对于低胃酸分泌的B型胃炎,不提倡摄入醋类酸性饮食,反而要应用抗酸药以减少H的反弥散。
    4.对症处理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或西沙必利对于腹胀、恶心、呕吐、腹痛具有明显的疗效;恶性贫血者应予维生素B12注射。补充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对于逆转黏膜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有一定效果;出现重度不典型增生时宜手术治疗。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