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述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知、情、意、行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德育工作的要求。
-
(1)知、情、意、行的辩证关系:
①统一性:四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知是基础,情是动力,意是支柱、杠杆,行是关键。
②矛盾性:知、情、意、行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各因素可因环境、教育和个人实践的不同,呈不平衡的发展状态,以至会出现情通理不达,或理达情不通等现象。
(2)根据知、情,意、行的统一性原理,教师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把知、情、意、行统一起来,使之相互协调,做到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简述道德与社会(生活)分科设课的特点。
- 德育过程与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过程无关。
- 我国德育概念泛化的原因之一是受()
- 德育过程是其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必要
- 一切与学校德育有关的因素,以及教育环境中
- 根据柯尔伯格的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普遍经
- 班级指导中,偏于“问题学生”、“异类学生
- 学生不良品行中,主要由挫折造成的焦虑引起
- 教育者自觉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
- 与班集体、共青团和学生会等正式群体相比,
- 间接的道德教育强调道德体验和潜移默化的教
- 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
- 人们在一定的品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
- 小学阶段家庭德育的基本方式是()。
- 少先队活动的(),要求少先队多接触社会,
- 少先队的标志有()。
- 儿童借助于成人的权威去体认道德规范的发展
- 一般来说,用于学生德育测评的等级宜在5~
- 少先队是少年儿童的先进性组织。
- 德育的经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