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病例摘要: 黄某,女性,43岁。2015年9月14日初诊。 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突发性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绞痛,阵发并加剧,向右肩及右后背部放散,疼痛时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曾在当地医院静脉滴注"消炎药"(用药不详),未见明显好转。一天前出现寒战、发热,体温达39℃左右,并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如橘汁状,故去某院诊治。刻下症见:上腹部阵发性绞痛,拒按,恶心呕吐,寒战高热,皮肤巩膜黄染,纳呆,眠差,小便黄赤,大便秘结。 查体:T39.5℃,P96次/分,R24次/分,BP120/66mmHg。急性痛苦病容,表情淡漠,巩膜黄染,皮肤黄染。双肺叩诊无异常,听诊未闻及干湿啰音。腹平坦,腹式呼吸减弱。右上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阳性。右上腹可触及肿大之胆囊,触痛明显。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8.5×109/L,中性粒细胞:85%,淋巴细胞:15%;腹部B超:肝脏增大,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直径2.0cm,胆总管末端可见2个强回声光团,直径分别为2.3cm及2.0cm,后方伴声影;胆囊增大,大小10cm×6cm。腹部X线透视右侧膈肌明显增高,无膈下游离气体,未见液气平面。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消化性溃疡相鉴别。
-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湿热、胆石蕴结于肝胆,肝络失和,不通则痛,故见右上腹疼痛,阵发性加剧,甚则绞痛难忍;右上腹压痛拒按,肝气窜络,则痛引肩背;湿热内蕴则高热寒战;口苦咽干为少阳胆经受病之主证;肝木克脾土,脾胃互为表里,则胃失和降,出现恶心呕吐;湿热交蒸,胆液不循常道而外溢,故见巩膜黄染;湿热下注膀胱则尿黄;湿热蕴结于肠胃,气机阻滞,腑气不通则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均为肝胆湿热之征。
西医诊断依据:
突发上腹剧痛2天,寒战、发热、皮肤巩膜黄染1天。体检右上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胆囊增大。化验白细胞增高,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增高。B超示胆总管扩张,胆总管末端探及结石回声。
西医鉴别诊断:
消化性溃疡:其特点为有多年上腹疼痛病史,发病有季节性。一般穿孔前有上腹痛加重病史,并突然刀割样疼痛。体检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腹膜刺激征较重。X线透视下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腹穿可抽出混浊性液体。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胁痛
中医证候诊断:肝胆湿热证
西医诊断:胆囊结石
中医治法:利湿清热
方剂:茵陈蒿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茵陈15g;金钱草9g;栀子6g;大黄6g;焦山楂9g;神曲6g;焦白术6g;茯苓12g;山药9g;鸡内金6g;生甘草3g;白豆蔻3g;陈皮3g;厚朴6g
7剂,水煎服,早晚各1剂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1.饮食控制少食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等。急性发作期应禁食脂肪类食物,采用高碳水化合物流质软食,植物油脂有利胆作用,在无胆总管梗阻或在胆石静止期可不必限制。
2.溶石疗法:口服胆酸溶石或者接触溶石。
3.促进胆汁分泌:硫酸镁可松弛奥狄括约肌,使滞留的胆汁易于排出;去氢胆酸或胆酸钠可刺激胆汁分泌,利于冲洗胆道。
4.胆绞痛的治疗:轻者予静卧、灌肠排气等处理,重者除给予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等一般治疗外,可应用解痉剂。
5.碎石治疗。
6.经内镜的胆石治疗:可通过各种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进行置管溶石、碎石、取石。
7.手术治疗适应证包括:①胆管结石伴严重梗阻、感染、中毒性休克或有肝脏并发症者;②长期反复发作的梗阻和感染,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③X线造影发现胆道有机械性梗阻(狭窄或结石嵌顿)者;④伴有下列严重胆囊病变者:较大胆囊结石,症状发作频繁,胆囊管结石嵌顿造成积水积脓,急性化脓性及坏疽性胆囊炎,或穿孔伴有弥漫性腹膜炎等。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