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下酒时主要控制指标有。
  • (1)下酒的可发酸性糖
    保留足够又不过剩的发酵糖并能在后发酵全部发酵,一般保留在后发酵中增加10%发酵度的糖类。如保留可发酵性糖太少,后发酵不充分,CO2不足,异杂味排除不彻底,啤酒非生物稳定性就差。如保留过多的可发酵性糖,由于后发酵库温低,啤酒品温在7~10d会和室温一致,酵母凝聚,导致发酵结束时残留较多的可发酵性糖,使啤酒风味变差,生物稳定性也变差。
    (2)下酒的温度
    传统下面啤酒酵母可在2℃以上发酵,过去为了防止在后发酵中酵母自溶,破坏啤酒的风味,常常采用低温后发酵,即下酒温度在4.5℃左右,这样低温后发酵时间要10~15天才能完成。现在为了加速双乙酰还原,常常采用较高后发酵温度5−8℃。因此,下酒温度应根据下酒时双乙酰的含量和后发酵时间而定。若下酒时双乙酰比较高(>0.3mg/L),应采用较高温度(如5-6.5℃),可缩短后发酵时间。
    (3)下酒的酵母细胞浓度
    根据双乙酰还原理论,提高酵母浓度,可加速双乙酰还原,因此,现在下酒酵母浓度常控制在(10~20)×106个/ml。但若酵母比较衰老,不但不能加速双乙酰还原,而会增加啤酒中酵母的自溶味。为了避免此缺点,在后发酵中可以采用加高泡酒后发酵的技术。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