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怎样提高速溶豆粉的溶解度和速溶性?
  • 为提高速溶豆粉的溶解度和速溶性,应从在加工过程中减轻蛋白质变性和改善豆粉壁粒性状做起。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调节pH生产速溶豆粉的原料豆乳pH应控制在接近中性,即6.5~7.0。pH过高或者过低均有不良的影响;pH低,原料豆乳的酸性大,蛋白质容易受热变性,使速溶豆粉的溶解度降低;pH偏碱性时,不仅会使豆乳的黏度上升,而且会使产品的色泽灰暗,口味也差,导致产品的品质下降。磨浆制成的豆乳,自然pH值为6.4左右。当豆乳pH值为6.5时,蛋白质溶出量最高,可达85%。因而在煮浆前可以采用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10%)将豆乳pH值调至6.5(一般1kg豆乳加0.08~0.1mLNaOH)。
    (2)添加二硫键还原剂二硫键还原剂主要有:巯基乙醇、半胱氨酸、亚硫酸钠、抗坏血酸、尿素、盐酸胍等,当添加到豆乳中以后,可以切断大豆蛋白分子间-S-S-,生成-SH,从而可以有效地抑制蛋白质分子间的缔合作用,使相对分子质量降低,从而提高速溶豆粉的溶解性。
    (3)酶解在豆乳中添加适量的蛋白酶,在适宜的条件下对大豆蛋白质进行轻度的水解,使部分蛋白质转化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多肽,可以有效地降低豆乳的黏度,同时可以提高蛋白质在水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4)降低喷雾干燥温度目前大多数速溶豆粉的生产厂家其喷雾工艺中喷雾干燥的温度比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的溶解度。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浓缩豆乳的喷雾干燥条件,以进风温度为100℃~110℃、排风温度为60℃~65℃较为理想。
    进风温度对于豆粉的水分含量和产品色泽有着显著的影响:进风温度越高,豆粉的水分含量越低,而且随着进风温度的升高,豆粉的溶解度逐渐降低,色泽也越深。排风温度可以通过改变浓豆乳的流量进行控制,排风温度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可以认为产品水分是排风温度高低的反映。温度过低产品水分过大,温度过高会使雾滴粒子外层迅速干燥,使颗粒表面硬化,豆粉含水量一般应在2%左右。
    (5)添加或喷涂卵磷脂由于全脂大豆制成的豆粉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肪,并且在豆粉颗粒的表面也含有少量脂肪,而脂肪的疏水性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豆粉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因而如果能在豆粉颗粒的表面喷涂一薄层既亲水又亲油的磷脂层,就能显著提高产品的速溶性。卵磷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在其分子结构中,既含有亲油基团,又含有亲水基团。在浓缩后的豆乳中,当添加成品量0.3%的卵磷脂,或将其喷涂在豆粉颗粒的表面时,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均能显著地提高速溶豆粉的速溶性。当然添加诸如单硬脂酸、甘油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等其他表面活性剂时,也可以增进豆粉的速溶性。
    (6)控制豆粉的颗粒大小与乳粉一样,速溶豆粉的速溶性会随着豆粉颗粒平均直径的增大而提高。一般情况下,大颗粒豆粉的获得可以通过提高浓缩豆乳的固形物含量来实现。使用大孔径喷嘴喷雾和降低高压泵压力也有助于增大豆粉的颗粒。但浓缩豆乳的黏度较大,受固形物含量的制约,豆粉颗粒的增大是有一定限度的。通常豆粉颗粒在100μm~150μm时,速溶豆粉的速溶性较好。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