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情况记录中,教师的操作注意点有哪些?
  • 《品德与社会》课程学生学习情况记录表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主要描述学习成绩(日常学习情况、期末考查、学期总评);学习表现(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观察与思考的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交流与表达的能力、质疑与探究的能力);实践能力(学科实践活动的表现)四个方面。
    二是行为表现记录。主要描述学生所掌握的道德规范要求落实在具体行动上的情况,主要是记录思想行为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程度。
    三是教师、同学、本人、家长互动留言。这是一个交流、沟通的栏目,教师、同学、本人、家长均可用概括性的文字表述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家长指导的建议与要求等。
    学习成绩
    (1)评价主体主要由教师进行评价。
    (2)评价内容
    日常学习情况建议从基础知识、活动作业方面记录。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要求与学生特点灵活选择其中一项方式进行评价,并无需汇总。日常评价的时间间隔、具体内容与评价形式等各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基础知识栏目应评价学生在《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要求的范围内,对社会生活的基本常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道德规范的认知、理解与应用的程度。
    活动作业栏目应评价学生活动作业完成的质量以及学生活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合作参与的意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实践操作的能力及相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
    期末考查是每个学期末开展的全面的评价活动,时间、具体内容与评价形式等由各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3)评价方法
    基础知识可结合教学及时设计或采用口头或书面考查等形式进行过程性学习评价。
    活动作业的评价应收集学生的作业、作品,并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倾听学生完成活动作业的感受,在听取家长及有关的社会反映后进行综合评价。
    根据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特点,建议在三、四、五年级安排期末考查。1-2年级每学期日常评价次数一般不超过2次,3-5年级每学期日常评价、期末考试的总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
    (4)评价结果的表达
    以等第制的形式(优、良、合格、不合格)记录日常学习情况与期末考查的评价结果。学期总评的汇总方法如下:
    1-2年级学期总评成绩=基础知识40%+活动作业60%
    如:基础知识为“良”,活动作业为“优”,则学期总评为“优”;基础知识为“优”,活动作业为“良”,则学期总评为“良”。戋癃姹对诳二3-5年级学期总评成绩=(基础知识40%+活动作业60%)50%+期末考查50%
    学习表现
    (1)评价主体
    学生自评的方式,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评,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种种表现,通过自我评价提高自主意识、反思能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学习态度栏目主要描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的程度与思维的活跃程度。
    作业表现栏目主要描述学生完成老师布置作业的主动性、自觉性及完成情况的自我评估。戋癃姹对诳二合作习惯栏目主要描述在课内、课外学生的合作行为习惯。
    3)评价方法
    学习态度栏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上课时是否认真听讲、认真参与讨论、体验活动;是否积极举手发言、提出问题、讨论与交流等情况进行评价。
    作业表现栏目评价自己完成作业的情况。
    合作习惯栏目教师应引导低年级学生主要从小组学习中合作的兴趣、习惯中进行评价。高年级学生主要从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和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入手进行评价,如是否自信、会分配任务、认真倾听、学会共同讨论、会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等。
    (4)评价结果的表达
    采用涂星号的方式进行记录,星号分为优、良、合格、须努力四个等级。“优”填涂四颗星,“良”填涂三颗星,“中”填涂两颗星,“须努力”填涂一颗星。
    学习能力
    (1)评价主体
    可以由教师填写,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同学填写,采用互评的方式。
    小学1-2年级学习能力主要描述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交流表达、社会探究的能力,小学3-5年级主要描述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交流表达、社会探究的能力。如在收集处理信息方面1-2年级可评价学生是否会用绘画、数字、简单语言描述并记录社会事物的特征3-5年级可评价学生是否能通过一些途径收集信息,并对信息加以整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解释一些社会现象。
    (2)评价方法
    要建立在对学生长期观察、记录、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参与、主题活动、学习竞赛、情境辨析、问题讨论等的表现、调查、访谈,并结合家长评价、学生自评等途径进行。
    学生互评中,教师应强调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多关注同学的优点与长处,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强调自我反思,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客观性、公正性。
    (3)评价结果的表达
    用涂星号的方式进行记录,星号分为优、良、合格、须努力四个等第。“优”填涂四颗星,“良”填涂三颗星,“中”填涂两颗星,“须努力”填涂一颗星。
    实践能力
    (1)评价主体
    可以由教师填写,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同学填写,采用互评的方式。
    对于小学1-2年级学生主要评价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否做到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对于小学3-5年级学生主要评价其在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基础上,能参加一定的社会服务与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3)评价方法
    要建立在对学生长期观察、记录、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参与、主题活动、学习竞赛、情境辨析、问题讨论等的表现、调查、访谈,并结合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等途径进行。
    (4)评价结果的表达
    用涂星号的方式进行记录,星号分为优、良、合格、须努力四个等第。“优”填涂四颗星,“良”填涂三颗星,“合格”填涂两颗星,“须努力”填涂一颗星。
    行为表现记录与教师、同学、本人、家长互动留言戋癃姹对诳二属于描述性记录栏目,可以由教师填写,也可以由本人、同学、家长填写。
    行为表现记录栏目可以记录评价学生在学习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后,是否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去指导行为以及突出的进步或有待于改进的地方。应与班主任的评语、少先队的争章活动等适当结合起来进行评价。
    教师、同学、本人、家长互动留言栏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