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分析机关效能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①衙门作风,造成行政效能“低”。当前机关效能一些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混淆了市场标准与政治标准,在思想上墨守成规,工作上死搬教条,方法上死套框框,机关内部缺乏应有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工作活动,“立常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没有真正树立起来,以致“门难进、
脸难看、事难办”的老大难问题,在一些部门还存在。
②行政职能滞后,造成行政行为“乱”。改革开放20多年,我们动用市场机制比较充分,而行政职能却严重滞后。一些职能部门整天忙于文山会海和审批、检查等繁琐事务,该简化的程序没有简化,该下放的权力没有下放。同时由于机构重叠多、职能交叉多、审批程序多,势必造成职责不清,多头管理,效率低下,服务意识差的问题。如目前的一些会议,小事大事都要一把手参加,以致部门单位的领导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谋发展,搞建设。
③执法混乱,造成行政对象“烦”。当前一些职能部门内部随意检查,部门之间多头检查,上下级之间重复检查,检查中重收费轻管理。对行政对象而言,比如企业,真正能帮助解决问题的检查他们还是欢迎的,但事实上,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以罚款了事的检查居多,这样的检查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使企业苦不堪言。个别部门或工作人员还把政府的优惠政策,当作部门和个人向企业换取私利的砝码,企业给予好处多一些,通过检查就快一些,反之,就不予理睬。执法混乱还表现在一些收费项目不规范、收费超标、重复收费等现象。
④诚信意识淡薄,造成政府形象“差”。现在少数职能部门言而无信,办事透明度不高,执行制度不力。一些职能部门的许多政策透明度不高,公开、公示宣传不够,群众和企业并不知晓,成为一些干部口袋摸摸、抽屉放放的“专利”;还有的因政策回旋余地太大,难以落实。另外,效能建设中部分单位出台的效能建设制度和一些规范行为的约束性条规,在实际操作中成了“墙上挂挂,纸上画画”的东西,部分工作人员依然我行我素,办事效率低下,让群众白白消耗时间和精力。
⑤为政不廉造成职业道德“败坏”。当前存在行业作风不正,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诸如教育乱收费、医生收“红包”,电力、供水、税务、工商等部门借权勒索等等现象。它有两种行为方式。一种是以利益交换为前提,并以此决定行政、管理行为的后果。典型的是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特别是一些执法部门中握有实权的人物,利用职位优势,从中作梗谋利,甚至出现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商品化的怪圈。另一种是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接受企业的馈赠、吃请或其他非物质利益等“被动式”地接受不正当利益。
原因:上述问题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四方面。
①,官本位思想在一些人头脑中仍根深蒂固,他们把本应是政府的服务当作是对企业,公众的恩赐,把自己由人民公仆变成人民的“主人”,以致忘乎所以、为所欲为,不尊重、不关心、不爱护市场主体和纳税人。
②,当前的行政管理体制中还存在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现象。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管理体制,很难避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行为的出现。一些差额拨款,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附属于职能部门,把收费、摊派与部门职能联系在一起,对“三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③,区级政府的权力与调控能力越来越小。一些职能部门实行垂直管理后,区政府对这些部门的调控能力相应减弱,一些条块矛盾很难协调解决,一些出台的政策梗阻在这些部门,得不到落实,导致政令不畅通。而这些如土地、规划部门,又恰恰是与群众联系比较密切的实权部门。
④,由于对行政行为的作为与不作为、职能岗位的职权缺乏明确的规范,也缺少有效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对违法乱纪人员查处不严,致使内部监督往往流于形式。此外,由于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种种行为及其性质缺乏严格的界定,或者虽然有的行政行为已明令禁止,却没有具体的惩戒规范.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无从做起,从而使外部监督很难发挥作用。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