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贮粮方法,原理和利用。
  • 1,低温贮藏:抑制虫,霉繁殖和粮食呼吸,增强粮食耐贮性。粮食的呼吸作用以及其他分解作用主要受温度,水分的影响。水分正常,粮温控制在15°以下,能抑制呼吸,使粮食处于休眠状态。延缓陈化,保持品质,粮温在20°以下,也有明显效果。贮粮害虫一般在25—35°时,最为活跃,低于这个温度,繁殖增长不快,17°以下或更低,不能完成其生活史或不能很快生长发育。粮食微生物绝大多数是中温性微生物,它们的生长适宜温度为20--40°。粮温在20°或15°以下,可防止发热霉变。2,气调贮藏:在密封粮堆或气密库中,采用生物降氧或人工气调改变正常大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例额,使在仓库或粮堆中产生一种对贮粮害虫致死的气体,抑制霉菌繁殖,并降低粮食呼吸作用及基本的生理代谢。气调储藏能防治害虫,抑制霉菌,降低呼吸强度。3,缺氧贮藏:粮堆在密封的条件下,形成缺氧状态,达到安全贮藏的贮粮方法。原理:利用粮仓,仓虫,好氧性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或者采用其他方法,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缺氧和二氧化碳的积累,使害虫窒息死亡。好氧性微生物受到抑制。粮食呼吸强度降低,从而达到安全贮藏的目的。4,“双低”贮粮:低氧低药量贮藏。粮堆处于密封的状态,磷化氢气体向外渗漏少,能保持粮堆内具有较长时间的有效浓度,粮堆内含氧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恶化了害虫的生态条件,对磷化氢毒效的发挥起了增效作用,在低氧低药加上低水分的联合效应下,粮食的生命活动和微生物的繁殖受到了抑制,害虫死亡,因而使粮食处于稳定状态,能够安全贮藏。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